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村民政治参与研究——基于R市D村的实证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jjj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参与历来是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被纳入到城市当中,许多地区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仍然实行这种体制的农村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形成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变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村”。 本文以政治参与的理论为支撑,通过在“城中村”的随机访谈和调查,结合有关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城中村”村民政治参与的内容,运用政治参与这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的类型、途径、政治参与的条件、成因、参与的效果做了系统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提高“城中村”村民政治参与的质量和积极性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思考。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城中村”的定义、政治参与的概念、政治参与的特征、途径、类型、功能进行概括总结,这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影响政治参与的原因、政治参与的途径、政治参与的形式;第二部分着重描述了R市D村的基本情况,包括该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村民的经济状况和村庄的经济结构等内容。以翔实的调查资料展示了D村村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和结果,详细叙述了该村村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政治参与的结果,主要包括了村民政治参与的层次低、村民政治参与的成本高、村民的参与多是维权性的被动参与。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主要以实证为基础,分析R市D村村民城市化以后制约村民政治参与因素,主要从现行的政治参与机制、村庄的内部文化、村民自身的素质等因素进行思考。第四部分是针对当前“城中村”政治参与的状况和结果,提出了对“城中村”村民政治参与的相关思考,认为要实现“城中村”村民规范、有序、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重要的是要逐步转变“城中村”的治理方式,使“城中村”逐渐由传统农村治理向城市社区转变,加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建设,为“城中村”最终能够转变为城市社区创造条件,为村民转变为市民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城中村”村民能够实现规范、有序、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创造条件。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两个:第一,把政治参与的研究对象放在了“城中村”之中。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放在农民、农民工或者城市居民制度性和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当中,很少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城中村”政治参与中来。第二,分析了城市化以后,“城中村”的村民政治参与的条件。城市化以后,村民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以及村庄内部的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这些变化为村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也在影响着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其他文献
当前,由于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1990年开始实施绿色食品工程,经过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生姜是一种大众化的调味品 ,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生姜的种植面积有一定的增加 ,但草害是影响生姜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防除姜田杂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是一种成熟的证券交易制度,已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采用,是证券市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融资融券交易有提高市场流动性、缓冲市场波动、发现市场合理
“同案不同判”作为我国司法实践存中长期在的难题,在成文法传统和演绎推理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无法被有效解决。学者呼吁借鉴域外判例制度判例法传统和类比推理思维模式,最高法
第三人干涉合同缔结法律问题已引起国外法学界的足够重视,利用侵权法上的制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也已成为许多国家立法上的共识。然而这一问题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并未得到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