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以地养老服务合同的法律关系探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带来的养老压力也日益增强,这一问题在农村地区体现尤为明显,通过农村以地养老服务合同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是一条可行的方式。我国浙江、重庆等各地区曾实践过以地养老的方式,但因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操作上存在问题而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对于农村以地养老服务合同的研究较少,有关该合同概念的界定,合同主体的分类,主体应该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等方面是本人探讨的重点。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以概括农村以地养老服务合同的概念为切入点,界定该合同的定义,分析该合同的特性,辨析该合同与其他服务合同的异同点,从而归纳出农村以地养老服务合同是建立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之上的,并以此作为换取养老服务的对价的合同。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规定,并与我国当前老龄化社会现状相结合,对我国农村以地养老服务合同的主体进行界定,合同的主体包括老年人以及老年人的成年子女和服务的提供方,从而为合同双方能达成合意提供前提条件。本文立足于我国法律现状,对该合同双方主体的主要权利、义务进行探讨,并对其背后的理论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老年人的知情权、告知义务和提供服务方的相关权利义务的剖析,论述了双方权利义务的理论来源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农村以地养老服务合同的有效成立和顺利履行。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它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的表达平台。新的意见基层正借助网络平台这一工具聚集公众舆论,进而对政府决策形成了一定程度影响。当下,网络政治参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广泛宣传和普及,是党中央在十七大上首次明确提出的战略性任务。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纵观世界
自然债务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它是与法定债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的产生与万民法的出现有很大的关联。随着自然法思想在罗马的传播,平等、公平的自然法原则逐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难题,要形成一座资源型城市,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在形成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经济、社会、文化相互适应相对稳定的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发展为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较大的社会影响的理论思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