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源改性对钙基吸附剂循环脱除烟气CO2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在火电厂燃烧时产生的CO2被认为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提供来源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方法,燃烧后CO2的捕获和储存技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天然的钙基吸附剂(CaO)因有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和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是捕获电厂烟气中CO2的良好吸附剂候选物。但CaO吸附剂的稳定性低,经过几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后CO2的捕集效率变会发生巨大衰退,这是因为吸附剂在煅烧过程中发生了烧结现象,CaO颗粒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发生团聚,吸附剂表面也会变的密闭,孔隙和比表面积减少,限制了CO2的捕获。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使用了湿化学法、碳化处理和掺杂惰性金属氧化物载体等方法提升吸附剂吸附性能,并通过对比XRD、SEM、热重分析等手段来分析吸附剂的物化结构、捕获性能及结构改性原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生物质不仅来源广泛,拥有绿色可再生性、价格低廉等优点,且其组成成分中含有大量有机碳物质,本文以典型生物质单元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作为碳源,采用湿化学法将生物质与钙基前驱体充分混合后再对吸附剂进行碳化改性,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模板制备出的吸附剂首次吸附效率都达到了0.72 g/g。通过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发现以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制备的CaO吸附剂样品颗粒小,孔隙度大,有利于烟气CO2的吸收。(2)在生物质碳模板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酸碳包裹改性法,实验证明相对于生物质改性来说有机酸碳包裹法拥有更好的改性效果。根据表征测试结果显示柠檬酸与样品混合后形成一种复杂的化合物胶体,这种胶体在碳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孔洞结构,其中柠檬酸中的碳包裹在颗粒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在结构上起到稳固作用,不仅能够保持样品的疏松结构,加强了吸附反应的进行,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烧结、老化的现象发生。(3)为使吸附剂的实用价值更高,综合之前的掺杂改性效果,我们将白云石和石灰石以Ca2+离子与Mg2+离子的摩尔比为9:1比例混合,再分别用不同种有机酸进行改性,最后用燃烧法高温煅烧制备吸附剂。脱附条件是在困难煅烧条件(100%CO2)下进行,因为CO2分压的作用,吸附剂更难脱附,测试结果可靠。制备出的吸附剂呈片状结构,MgO均匀的分布在其中,起到了支架的作用,使材料抗烧结能力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有机酸在煅烧过程中分解释放大量气体,使吸附剂晶体粒径变小,结构蓬松,在吸附效率和循环稳定性上都有明显的提升。该论文有图42幅,表5个,参考文献110篇。
其他文献
目的讨论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促进肺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30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症患者作为被研究人员,按照统计学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
高尿酸血症目前已成为继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疾病,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尿酸药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肝肾损伤,因此寻求更安全有效的天然降尿酸产品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鲣鱼为原料,酶解后经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组分Frc2,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体外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分析,研究多肽与XO相互作用的机制,并构建高尿酸血症细胞模型评价其降尿酸活性。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鲣鱼蛋白,制备不同温度、pH和
兰宗焕副主任医师为成都市名中医,是著名中医骨科专家,在三十多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技术精湛。他提倡医患合作,通过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配合医生施治,往往
阐述了智慧消防的内涵及主要功能,分析了部分城市智慧消防建设现状,对智慧消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雅斯贝尔斯认为:陶冶是人由第一个世界飞升到精神世界的中介,是一种生活型式,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是单个个人的世界探源,是每个人获得知识和重新塑造自己的土地,是一个不断增
本研究立足于教育的现实“困境”,认为“知识中心”与“拔苗助长”的教育无视儿童自身的自然之“道”;这不仅破坏了儿童的成长生态,也使教育陷入“南辕北辙”的危机与“贫困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FL-DALK)治疗圆锥角膜患者的中远期临床效果,评估该方法治疗中晚
毒死蜱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由于其杀虫谱广、效率高,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品种之一。但是它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从环境中分
瓦斯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但是在瓦斯抽采与输送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抑制瓦斯抽采输送管路的爆炸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瓦
研究了两相区退火温度对一种新型冷轧中锰钢(0.2C-5Mn-0.6Si-3Al,质量分数,%)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为730℃时,冷轧中锰钢可获得优异的强度与塑性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