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平等视域下丝路精神弘扬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作为特殊的人文社会交往平台,长期以来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各种宗教、各类文化逐渐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事务中都难以置身事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作为一个集开放、交流、兼容、融合为一体的动态体系,丝绸之路在古代就体现出了政治上的共存、经济上的共荣以及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化特征,这为当今世界的“一带一路”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视角。本文深度研究文化平等视域下丝路精神弘扬的条件性。首先总体分析文化平等与丝路精神的契合条件再分别从历史条件分析、话语前提条件分析、文化环境条件分析,以文化平等和丝路精神具有内在统一性作为支点,倡导在文化平等的前提下弘扬丝路精神。从倡导文化平等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无论是历史、现在或是未来,平等一直都是我们所遵循的规则;从话语前提条件分析,我们首先需要凝练话语体系补足对外传播不足的短板;最后无论是倡导文化平等前提,还是弘扬丝路精神,都落脚在构建和谐平等的文化环境条件之上。当前弘扬丝路精神遇到了一些问题。丝路精神的平等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国际交往的规则还固有明显的强权色彩,不同文化间的分歧与矛盾等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之间的信仰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仍会时不时延伸为冲突。强势文化长期压制弱势文化,全面侵入其他的文化,文化的输入中附带强势文化价值观,对弱势文化产生冲击。针对当前“丝路精神”弘扬的问题,我们需要凝练中华文化核心体系,打造和提升目前的文化产业补齐文化短板,用容易被外界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同时需要警惕强势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曲解及误传,提升抵御强势文化的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地理环境复杂,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在此地交汇融合,民族众多宗教氛围浓厚,文化交流任务异常艰难。不仅要对当地的宗教习俗和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要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特殊地域的思想渗透。丝路精神将平等的种子种进沿线不同的土壤,倡导丝路精神,就是试图让平等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国际交往的场合,成为最大公约数。在文化平等和互利共赢的大前提下弘扬丝路精神不仅促进沿线共同发展,更是人类文明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我院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患者的前沿窗口,尤其是接诊各类癫痫发作患者。他们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如何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
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口腔、手足起水疱伴咽痛3天就诊。3天前训练后出现咽喉部疼痛,自觉发热伴乏力及周身酸痛,当地卫生机构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随后舌部出现溃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于世界第二位。胃癌的发病率65岁后人群中显著增高,发病率达到28.5%[1]。老年胃癌以男性为主,研究表明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有关。胃癌好发于
本文对Lp(a)的结构、生理功能、Apo(a)的基因表达、Lp(a)的不均匀性,合成与分解代谢、药物激素等对Lp(a)代谢的影响,Lp(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Th
自生态思潮在西方出现后,《圣经》中的反生态思想就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笔者在比较了中英译本之后,发现《圣经》在进入中国后,反生态思想被大大淡化了。本文通过对中英译本
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着眼于研究语言如何将人们经验中的现象建构成意义,这种将经验转变为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选择和建构,这一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语法和语义,意义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