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系统是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核心环节,也是引发经济动荡,进而诱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化发展,金融活动愈发频繁,所产生的金融风险概率也随之增大。这些风险不仅会对企业财务造成不良影响,其风险累积也不利于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长久以来,金融风险一直是国内外金融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研究为研判和提前修正经济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金融风险成因、防范和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文献颇多,但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金融风险领域研究文献关联关系的分析,能突破传统方法局限从另一个视角揭示金融风险领域的发展演进趋势,产生对未来研究具有洞见的认知,从而更好把握金融风险研究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本文依据查阅大量CSSCI数据库中金融风险研究成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梳理,挖掘该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关联关系和文献间的引用关联关系,从而揭示金融风险领域研究的主题特点、引用特点以及研究者与研究机构间相互合作关系的特点,说明金融风险具体研究热点内容与热点转换特征,展示了近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金融风险领域的后续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和主题提供参考。同时,通过构建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金融风险研究文献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以求为学者在实施金融风险相关科研活动时,提供选取高质量文献的参考依据。主要所得结论如下:(1)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缺乏持续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发表。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金融监管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2000年以来,国内金融风险研究的基本脉络是传统金融风险研究领域向新常态下的金融研究演进为主线。未来几年金融风险领域的研究,金融科技、区域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联系将会是热点研究方向。(2)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缺乏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建设与持续投入,对于新进入研究者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四川大学、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等是目前主要文献发表机构,但是各研究机构间合作发文情况较少。以巴曙松、谢平、陈守东为中心分别成小团体是目前最为有影响力的学者,但是其研究一般缺乏持续性。整体上看,金融学者们对金融风险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小众的聚集,缺乏完整的网络体系,发文量都相对较少。另外少数论文受到大量的引用,而大部分论文的引用量却很少,即文献引用量呈现偏态分布现象。(3)就现有的数据实证结果分析表明:作者年龄、学历、作者是否供职于科研机构、作者所在地“211工程”院校数量、所著文献被刊载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是影响金融风险研究文献被引用频次的显著因素。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三点具体建议:后续的研究者为高效获得较多的研究产出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应该重点关注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的高引用研究成果;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的科研氛围应予以优化,让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都有发表的机会;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应多促进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的科研合作,加强该领域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建设,让研究者有机会在该领域持续深耕,从而提高研究成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