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西方国家起步较早,主要源于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损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危害,在这一概念出现以后,学者们不断地对其进行各种研究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中国发展历程较短,在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也不断加深,如今,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最受公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更关心的则是履行社会责任会给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持续持续增长能力的关系,主要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持续增长能力产生的影响。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主要包括绪论、研究文献述评、理论研究、指标和模型设计以及实证分析等几个部分。绪论部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明确文章研究的社会背景,并分别分析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提出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为企业积极正确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我国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指引方向。此外,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部分,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框架,并介绍了需要用到的研究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和文章的撰写做好铺垫。研究文献述评部分主要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和梳理。当前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领域很广泛,本文主要从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理论基础方面进行了梳理,发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应当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一直是有争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近些年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逐渐形成热门;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国外要短,实证成果也不如国外学者丰富,很多学者把其与企业的财务绩效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或分析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近些年也出现了—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并未达成较为规范的实证研究成果。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机理。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众多学者有不同意见,本文采取利益相关者的广义定义,即所有能够影响企业利益或受到企业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应界定为利益相关者,因此,投资者、员工、客户、政府、供应商、生态坏境、贫困灾区和其他边远社会团体等都应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中,有些是企业社会契约的参与者,与企业之间存在契约关系,如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等,而有些则与企业不存在契约的关系,企业对其不存在必须履行的约定义务,比如边远的贫困灾区和社会团体。据此,本文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利益相关者与契约外利益相关者,相应地,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包括契约责任和契约外责任,企业对前一类利益相关者履行的责任是契约责任,其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以法律责任为基础,在超出法律范围之上,也存在道德因素;而对后一类利益相关者履行的契约外责任,则主要是道德责任,由企业自愿选择。同时,企业履行对这两类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机理也有所不同,前者可通过较好地满足资源投入者的需求使其满意,从而获得更好的员工、生产材料或资金等资源;后者则主要通过媒体或舆论的力量,提升企业形象,从而间接地为企业带来各项能力的提升。总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财务持续增长能力,且财务的增长又会促进企业增加社会责任投入,二者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实证研究设计部分主要是对研究假设、变量、模型等的设计。首先依据理论分析的结果,提出本研究的假设,由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为企业带来各项积极因素,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其财务持续发展能力;考虑到企业良好的社会行为会为企业赢得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无形资产,企业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享受社会责任带来的财务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财务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可能会持续1-2年;同时,依据理论分析,企业财务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以后期间社会责任的履行。其次,参照现有研究成果设计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二者均采用多变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并选取了公司规模为控制变量。最后,依据假设分别进行了研究模型的设计,所设计的三个模型分别用来检验社会责任单个变量,即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情况;社会责任综合指数对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财务持续增长能力对后期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实证分析部分是本文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前述理论分析的检验。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2008年-2009年三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检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社会责任综合指标的回归检验。这部分检验结果中,只有09年的社会责任对当期及其后一期影响均为为负,考虑可能与当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关。其余检验结果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会在当期或以后的1-2年内对财务持续增长能力产生正向影响。(2)社会责任单因素的回归检验。检验结果说明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履行责任都能提高财务持续增长能力,其中以对股东的责任作用最为明显,而对债权人和供应商的责任仅在当期显示出积极影响,其后1-2年的影响均不够显著,考虑是由于企业与债权人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和信任关系是需要一个时间积累的;企业对员工和客户的责任回归结果为负,与假设不符,一方面考虑当前制造业员工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成本,以缩减成本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对政府的责任未通过检验,但从回归系数来看,依然能够说明存在长期的积极影响。这部分的结果说明,企业应当思考如何在寻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平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推动企业整体发展。(3)财务持续增长能力对社会责任综合指标的回归检验。企业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提升对其后一年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在此处未通过检验,而对其后两年的社会责任表现具有正向影响,但相关系数很小。考虑到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尚不成熟,且影响社会责任履行的因素很多,因此,财务的增长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但随着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不断深入人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也会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的增长对社会责任的影响将愈加明显。在本文的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对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总之,无论是就企业自身,还是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而言,我国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完善,争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相统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选取了一个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有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其持续发展的影响的,但很少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关系,本文选取企业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财务的持续增长能力,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之间的关系;(2)在指标变量的选择上,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在以往的研究中,多采取单—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本文构建了包括多方面财务能力在内的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指标体系中包含了近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近三年总资产平均增长率等在内的反映企业持续增长态势的指标,从而构造了用以衡量企业财务持续增长能力的的综合指数;(3)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不仅从总体上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持续增长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会在1-2年内体现出来,还分别检验了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有些社会责任变量与假设相符,而有些则未通过检验,进而结合社会现实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在非洲热带草原上,有一种奇特的树,它的名字叫波巴布树。由于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生长环境十
近年来,胜任力模型的研究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师胜
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打破了以往行政垄断的格局。为了迎接竞争、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电力企业必须主动转变、优化营销策略,提升自身营运能力。电力企
股权分置改革打破了制约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障碍,是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制度变革。它解放了非流通股,使传统的“一股独大”现象有所缓和,优化
当前,我国民办游泳学校(俱乐部)的发展尚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四川新辰体育艺术学校(以下简称“新辰学校”)从1997年由4人租两条泳道起步,经过15年发展,成为现在拥有5所分校、近100名
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维系金融体系规范运作,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是各国重点关注和共同面临的难题。近100年来,多个国家发生系统性银行业危机,影响广泛而深远。为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提升公司的运作效率,增加公司的竞争力,最终最大化公司的价值。股权结构,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基础,对其的有效运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股东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变电站土建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也随之提高。但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待去研究、解决。笔者在本文中就根据我国当前变电站土建工程的特点,详细阐述了
从《素问·痹论》对胞痹的论述及《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对膀胱与胞的认识来看,胞非指膀胱,二者位置相连,功能有别,膀胱的功能重在藏津液、主气化,而胞重在贮存尿
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渐得到恢复,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逐渐成为再融资的主流模式。尤其是2006年5月证监会颁布实施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