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功能属性的空间异质及管理模式研究——湖北省不同类型功能区的实证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约束下,如何根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发等不同类型功能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目标差异,科学识别耕地资源功能优势及其时空演变规律,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结合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采用熵权法、复相关系数、空间聚类分析以及Theil指数等方法等对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以及生态功能区3个典型区域近十多年来耕地资源功能演变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功能主导和空间管制约束下的耕地功能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湖北省不同类型功能区耕地资源功能演变强度差异显著,耕地功能综合动态度由重点开发区向生态功能区递减,分别为1.88%、1.70%和1.33%。其中重点开发区耕地国民经济贡献功能退化最明显,功能动态变化度为-3.70%,其次为耕地社会就业保障功能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则略有增强;农产品主产区耕地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有所增强,其他3项功能均不断弱化;生态功能区耕地4项功能全面退化,其中生态安全维护功能退化速度最快,功能单一动态度分别是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12倍和5.24倍。  (2)受空间管制和资源禀赋制约,不同功能区耕地资源功能空间异质特征明显。其中耕地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空间差异最显著,Theil指数均值为0.056,处于第1位,且空间分类数均大于10,其次分别为耕地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Theil指数均值分别为0.036、0.031和0.018。重点开发区是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优势区域,功能优势系数均值均大于1,农产品主产区是全省耕地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优势区域,功能优势系数均值为1.038,而生态功能区成为耕地国民经济贡献功能优势区域,功能优势系数均值为1.113,并有强化趋势,增幅达23.3%。  (3)在耕地主导功能和空间管制约束下,研究提出了国民经济贡献功能主导、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主导、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主导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退化下4类耕地功能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功能区耕地资源功能优势,重点开发区可优先选择生态安全维护功能主导下耕地管理模式,农产品主产区可优先选择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主导下的耕地管理模式,而生态功能区可优先选择国民经济贡献功能主导下耕地管理模式,同时各功能区可根据耕地社会就业保障功能退化程度,通过适度土地流转和休耕政策提升耕地利用效益,实现资源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学位
社会服务是当代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学术界、社会公众和实践工作者对于社会服务都知之甚少。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在社会服务领域尝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和居家养
学位
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其分布在陆地乃至全球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为精确的估算研究区内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很多专家和学者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研究地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之所以做出这种变化是因为传统经济对气候环境和资源等提出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