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份以来,美联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联邦基金利率趋近于零,常规公开市场操作已无法向金融市场传递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为有效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美联储采用了利率承诺政策、大额资产购买计划、信贷与流动性计划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美联储采取的政策措施能否有效影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否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VAR模型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分别实证考察了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部分误差修正模型(P-VECM)和全局误差修正模型(G-VECM)分析了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而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理论参考。结论如下:首先,关于利率承诺政策的实践效果的分析表明:(1)美联储零利率承诺缩短了金融市场对基准利率变动做出反应的时滞,但作用持续期明显缩短,其中股票市场和商业房地产市场尤为明显。同时,基准利率作为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在承诺政策实施后,其影响程度大幅下降。(2)零利率承诺政策使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对基准利率变动的响应发生了方向上的改变,在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同时抑制通货紧缩。(3)零利率承诺措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有利于货币政策从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其次,关于大额资产购买计划的实践效果的分析表明:(1)大额资产购买计划能够显著降低长期利率,但与普通国债购买措施相比,其作用并不显著;(2)大额资产购买计划能够有效提高通胀预期,缓解通缩,稳定物价水平。同时该措施对产出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力度较弱,对于经济复苏的刺激作用有限。(4)长期利率对通胀缺口以及产出缺口变化的贡献率在大额资产购买计划实施后均出现大幅度上升。再次,关于信贷与流动性计划的实践效果的分析表明:(1)常规工具和非常规工具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与常规工具所带来的冲击相比,非常规工具在缓解货币市场压力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使泰德利差更迅速地做出负响应,且波动幅度更大。同时,非常规工具的使用能够引起银行信贷的扩张。非常规工具对泰德利差、银行信贷以及货币供给量变化的贡献度均高于常规工具。(2)常规工具和非常规工具对实体经济的复苏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其中非常规工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一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同时在物价稳定方面,非常规工具在短期内能够提高通胀预期,长远来看,则表现为抑制通货膨胀。(3)美联储所实施的信贷与流动性计划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中非常规工具的表现优于常规工具。最后,关于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两国都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时,两国利率调整方向较为一致,但是中国利率调整的幅度高于美国利率调整的幅度;当两国都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时,两国货币供给量调整方向较为一致,但是中国货币供给量调整的幅度高于美国货币供给量调整的幅度;当中国使用数量型而美国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时,中国货币供给量变动会受到来自中国通货膨胀的冲击,而美国利率受其产出缺口的影响非常显著。美国低利率货币政策也会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冲击,中国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着重关注的是产出缺口,而长期才是通货膨胀。并且,金融危机以来,短期波动回归长期均衡大约需要经历3年左右时间的调整,中美两国经济2010年以来的自我修复功能都显著增强。本文研究结论表明:零利率承诺措施和大额资产购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而美联储所实施的信贷与流动性计划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具有预测作用;两国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利率平滑功能在两国货币政策实践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