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留份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继承法》于1985年开始实施。法之初现时,我国的经济和国民需求尚处于较低水平,虽具体制度已体现出对遗嘱自由限制之目的,但是随着20多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现行的遗嘱继承制度在时代浪潮下逐渐显现弊端,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适逢《继承法》修改之际,特留份制度的增设与否,成为了法学家们热议的话题。我国《继承法》赋予了自然人极大的遗嘱自由,为避免矫枉过正,该法主要依靠第19条与28条规定的必留份制度对遗嘱自由之“度”进行限制。司法实践中则常以公序良俗原则为由保障法定继承人之权利。但是,必留份制度由于适用条件过于苛刻及计算数额的不确定性,无法成为限制遗嘱自由的有效手段;又因“禁止逃向一般条款”和“法律不问动机”的约束,公序良俗原则在适用中屡遭非议。二者难以对遗嘱自由之“度”进行有效控制。为完善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特留份制度呼之欲出。特留份制度自罗马首创以来,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沿袭与承接。无论是为了防止遗嘱人滥用遗嘱自由,还是为了家族财产的内部流传,都是这一制度出现的共同现实基础。可见,特留份制度是时代发展和立法进步的体现。我国应当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特留份制度的建设成果,结合我国法律理论和基本社会情况,完善我国特留份制度。论文除引言之外分为五个部分,共三万余字,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探讨我国遗嘱继承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在适用中产生的问题。我国现行《继承法》未给予遗嘱自由合理的限制,仅依靠必留份制度和公序良俗原则来衡量遗嘱人的遗嘱自由是否过限、判断遗嘱效力,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利、遗赠受益人的期待利益以及遗嘱人的遗嘱自由权利三方失衡。第二部分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特留份制度的立法启示。通过对世界上部分国家及地区特留份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介绍与比较,指出特留份制度在我国的缺失,并提出我国构建相关制度的立法启示。第三部分是必留份与特留份制度之比较。通过比较我国必留份制度与国际通行的特留份制度在保障对象、遗产债务清偿顺序、计算基数等方面的区别,认为必留份制度在保障特殊群体利益方面的地位无可取代。必留份与特留份制度保障重点各有不同,二者应在我国《继承法》中并行不悖。第四部分是我国构建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阐述构建特留份制度的积极作用,论证建立特留份制度以弥补我国现行立法不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五部分提出构建特留份制度的立法建议。在参照其他国家及地区特留份制度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讨论继子女、丧偶儿媳和女婿是否享有特留权利等热点问题,从特留份权利主体、特留份数额、归扣制度、扣减权、权利的放弃与丧失、特留份的消灭时效等几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特留份制度的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煤矿开采向深部发展和采用大断面回采巷道是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沿空留巷技术是现代煤矿开采的发展方向之一,对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的围岩稳定机理及其控制技术开展研究
公司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企业法人、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法人组织等机构性质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总称。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和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公司金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居民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对公园基本的功能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社区公园地域文化的体现、人性需求的关注和景观特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建设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挑战。随着新课改在各地的蓬勃开展,广大的教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形式
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
目的探讨氨基胍(AG)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理,为胰岛β细胞的保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分别与以下4组作用:①(IL-1β+IFN-γ)组、②(IL-1β+IFN-γ+AG
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运力大的新型公交模式。郑州市的快速公交系统始运行于2009年5月,在正式运行的这三年时间中,承载了百姓出行的重任。快速公交丰富了市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原
语文的内容丰富,同时延伸广泛,同时,它的艺术性也很强。对它来说,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熟练的应用学〉-j方法,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成绩。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根据自
备课是引导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初涉教坛的新教师,要想顺利地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关键之一在于备课。那么,新教师在备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备课以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