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作为江西人民的“母亲湖”,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国家先后针对鄱阳湖区启动了二期治理工程及重点堤防防渗处理工程等,使得湖区堤防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虽然如此,湖区重点堤防的整体防洪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堤防的防洪标准偏低,防渗性能及结构安全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各类堤防的管理技术也相对滞后,管理水平与建设水平差距大。为了解决鄱阳湖区重点堤防溃决风险评估和管理面临的难题,本文在调查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建设与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湖区堤防的地形与地质条件、水文、安全隐患等,围绕鄱阳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堤防溃决风险评估与下游居民、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机结合,提出了堤防溃决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基于多元化风险指标体系的堤防工程安全等级判定体系,建立了堤防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及管理框架。最后,依托鄱阳湖重点堤防—康山大堤开展堤防溃决造成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实现了从“现行评价方法体系”向“融合风险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平稳转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对江西省堤防溃决重大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堤防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堤防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及管理框架,分别从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来阐述了风险分析的内容和差异,确定了每个阶段风险的关键要点及相关管理措施。(2)构建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堤防工程风险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所构建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在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安全等级评价中的应用。(3)建立了鄱阳湖区康山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模拟了历史最高水位下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根据淹没数据(淹没面积、水深、流速)划分了灾区内受灾等级,并将洪水演进与损失计算有机结合估算了蓄滞洪区的生命、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为指导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参考。(4)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堤防工程工作、技术、管理和考核标准化体系有机结合,建立了基于风险的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为解决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