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是否具有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品质,成为竞争的关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价格对产品价格有着重要影响,而劳动力的价格又是由其成本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对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进行研究,能够为合理确定劳动者报酬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并且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可以看作是对孩子质量的一种投资,早期投入的多少将对成年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产生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孩子投资总量和构成的动态分析,能够准确地把握孩子质量的变动情况和现时水平。此外,对农户而言,培育新生劳动力的过程,也就是家庭抚养孩子的过程,孩子抚养成本的高低还直接关系着家庭对孩子的需求,从而影响社会生育率的变化。 基于此,本论文以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1983—2003年间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影响孩子质量的因素,并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经济解释。同时,结合城市化的历史背景,阐述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意义,进而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改善对农村孩子的投资状况,提高农村人口质量,这对于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统筹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基本得出结论,经过改革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总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同城市相比,投资水平仍比较低。从结构上看,生活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文教娱乐费用、医疗保健费用和工时费用三者的比重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孩子抚养方式得以优化。此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变动还对劳动力的价格、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农户生育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低成本和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是导致农民工低工资的主要原因。劳动力价格低廉又会抑制对劳动者自身及下一代的人力资本投资,这将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孩子养育成本的提高对农户生育率的下降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劳动力价值,增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必须加大劳动力培育的成本,这也有助于降低农村生育率,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对农村改革以来,劳动力再生产成本近二十年间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不但分析了成本的总量变化,还对构成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各项进行细化,深入研究各部分结构的变动趋势。除此之外,我们将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儿童人力资本投资与孩子抚养费用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在考察再生产劳动力的成本时,除了分析它对生育率的影响之外,还使其与劳动力的价格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相联系,并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在劳动力价值、人力资本和生育率三者之间建立了一联系,以求得在思路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