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公共传播活动的集中场所。广场的发展也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同一时间轴,只有了解天府广场的历史,才能了解天府广场的现状,对成都的未来做出预测和规划。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清代以来成都天府广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演变,总结了天府广场在不同时期的总体功能特征,找出了天府广场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原因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为天府广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场的设计、建设和改造,充分体现了巴蜀文化和天府精神,从而为广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思想文化参考。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分析成都广场的演变及其地理环境;第二章主要论述明末清初蜀王宫的建立和贡院的兴起;第三章详细阐述了民国天府广场的结构和功能空间;第四章述评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府广场的结构空间、功能空间、休闲商业性。从聚集活动到体育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服务活动等,通过表格详细展示了天府广场聚集的内容、功能变化和演变过程。第五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天府广场的重建、围合建筑和风格转换,逐渐呈现出现代广场的功能和特点。从历史和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了天府广场作为标志性建筑对城市建设及其周边围墙建筑,甚至对整个成都的影响,从深层次反映了成都的地理坐标、人民精神、天府精神和人类历史的意义。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当广场空间符合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时,它可以吸引人们在空间中运动,获得人们的心理认同,并形成一种特殊意义的地理坐标感,这种空间是积极的,可以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相反,它会被忽视而无法发挥作用,成为一个消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