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乙烯醇(PVA)是具有良好的膜强度、粘附性、化学稳定性等优良性能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化工等多个领域,但其存在着降解周期长、可生化性差等问题。为了帮助解决聚合物材料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着力于可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分离,以及可降解微生物的诱变、基因改造等,以提高对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降解效率。目前发现的可降解PVA的微生物大多数为细菌(如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等),对真菌的研究较少,且对聚合物的降解过程材料学评估较少。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聚乙烯醇缩甲醛(PVFM)材料在堆肥过程中的真菌菌群结构变化,从已降解聚乙烯醇材料中筛选出可以有效降解PVA的真菌,对比了PVA1788/99、PVA2488在单菌株降解过程中的降解特性,并通过渗透凝胶色谱(GPC)及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分别检测PVA的分子量变化和培养液中的官能团改变,以综合探讨PVA的降解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对降解一年、两年的PVA块状泡棉材料表面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有效序列分别为83244条和73055条,其中有效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别有2963条和2926条。经Alpha生物多样性的计算分析可知:降解两年的样本中真核生物的种类丰富度优于降解一年的样本。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增加。2、在门分类水平上,降解一年的PVA块状泡棉材料的优势菌群为Ascomycota(占比69.83%),降解两年的PVA块状泡棉材料的优势菌群为Ascomycota(占比31%)、Zygomycota(占比19.3%)。在属分类水平上,降解一年的PVA块状泡棉材料的优势菌群为Galactomyces(占比49.86%);降解两年的PVA块状泡棉材料的优势菌群为Mortierella(占比19.05%)、Pseudogymnoascus(占比18.98%)。可以看出随着降解时间的变化,对聚乙烯醇的主要作用菌群结构和种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其中Galactomyces和Pseudogymnoascus均属于Ascomycota,表明Ascomycota类的真菌对聚乙烯醇材料的生物降解具有很大潜力。3、从降解材料表面分离得到了3株可有效降解聚乙烯醇的菌株,通过对其微生物形态学观察和ITS4/5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Eutypella sp.BJ、Aspergillus sp.12B、Dirkmeia sp.M19,其中Eutypella sp.BJ、Aspergillus sp.12B均属于Ascomycota。4、在降解周期内,菌株Eutypella sp.BJ、Aspergillus sp.12B对PVA1788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7.4%和80.9%,对PVA1799的降解率分别为86.31%和79.89%,对PVA2488的降解率分别为44.8%和41.1%。两株真菌对17系列聚乙烯醇材料的降解率明显高于24系列的PVA2488,说明较低聚合度有利于微生物降解;而对于聚合度相同、醇解度相近的PVA1799、PVA1788材料来说,两株真菌对其的作用差别不大,结果表明PVA聚合物的醇解度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程度较小。5、在对聚乙烯醇材料进行生物降解过程的实验中发现,在菌株Eutypella sp.BJ作用下,PVA1799的重均分子量由初始的71387逐渐下降为24238.3;在菌株Aspergillus sp.12B的作用下,PVA1799的重均分子量也由初始的71387逐渐下降为38419。说明两株真菌对聚乙烯醇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且Eutypella sp.BJ的降解效果要优于Aspergillus sp.12B。另外,随着聚合物材料生物降解重均分子量下降的同时,有不少的羧酸类物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