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变性脊柱侧凸(De novo Scoliosis、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脊柱外科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和脊柱畸形之一,该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法选择多样,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相对较多,是严重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疾病之一。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生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一直作为研究的热点。能否建立一种科学、经济、周期短、实用性强的动物模型,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点。本实验穿刺单侧纤维环并注射高渗盐水,尝试通过处理椎间盘建立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可能性,并应用CR、MRI技术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脊柱形态、椎间盘信号改变。目的:本试验通过不同的条件分别对椎间盘和椎旁肌肉组织进行干预,以期建立退变性脊柱侧凸模型,并对造模后的动物进行影像学观察;根据试验结果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生病因学和发病机制。方法:本试验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共计18只,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6只);试验组一(6只):使用7号腰穿针穿刺纤维环组;试验组二(6只):使用7号腰穿针穿刺纤维环同时使用注射器注射适量高渗盐水组。手术入路选择腰椎前外侧入路,从前方暴露左侧L2/3、L3/4、L4/5椎间盘的纤维环,使用持针器夹持7号腰穿针,于左侧横突内1mm处平行于终板方向穿刺,穿刺深度控制在4mm ,使针尖达到左侧髓核边缘,拔出针芯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注射10%高渗盐水。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造模后脊柱形态肉眼及CR观察,并对试验动物行MRI检查,主要观察椎间盘改变等。结果:术前CR检查排除先天脊柱发育畸形;术后3个月进行CR观察:其中4只家兔出现肉眼可辨认的脊柱侧凸,有一例出现较明显的脊柱不稳;术后3个月对侧凸明显的试验动物椎间盘进行MRI检查:穿刺合并注射高渗盐水组处理椎间盘信号明显改变,单纯穿刺组椎间盘亦发生退变,对照椎间盘未见明显椎间盘信号改变;测量退变椎间盘、对照椎间盘左右两侧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环穿刺合并注射10%高渗盐水的方法能在3个月内造成椎间盘退变;个别试验动物出现处理节段的椎体不稳,有待于继续观察;试验中引起的脊柱侧凸可能为椎间隙高度失平衡、术中椎旁肌肉损伤后瘢痕化、创伤刺激导致的姿势异常综合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