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并探讨入院时血液生化水平等特征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早期预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6小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获取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指标信息。同时使用改良版Rankin(mRS)量表评估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得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指标,对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结果的危险因素,绘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别探讨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等指标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决策树模型探究危险因素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共纳入402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6名,女性136名,244名患者预后不良,占比6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5),P=0.04]、NIHSS得分[OR=1.13,95%CI(1.08~1.18),P<0.01]、高脂血症[OR=11.93,95%CI(2.10~67.6),P=0.01]、高敏心肌肌钙蛋白[OR=1.01,95%CI(1.01~1.02),P<0.01]、谷草转氨酶[OR=0.97,95%CI(0.94~0.99),P=0.03]、超敏C反应蛋白[OR=1.03,95%CI(1.01~1.06),P=0.01]以及收缩压[OR=1.01,95%CI(1.00~1.03),P=0.07]是脑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脑出血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随着NIHSS得分、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决策树模型显示NIHSS得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等指标依次对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有较大影响,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0%,标准差为0.02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预后较差,不良预后发生较为普遍。分析发现年龄、NIHSS得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收缩压水平、高脂血症、中性粒细胞水平等入院临床指征及合并症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随着NIHSS得分高于4、收缩压大于130mmHg、超敏C反应蛋白超过7.5mg/L的趋势而显著增加。上述指标对医务工作者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干预手段,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