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腭裂(Cleft Palate,CP)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发育畸形,在我国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2%o,占全部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的一半以上。腭裂的病因复杂,是通过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的多基因易感性疾病。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化疗药物,皮肤病的治疗药物以及化妆品的添加剂中,是新生儿发生唇腭裂的较常见环境因素。小鼠与人类的基因同源性高达99%以上,且小鼠腭裂的发生形式与人类腭裂发生非常相似,因此维甲酸诱导的腭裂小鼠模型是模拟人类腭裂的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同时验证了腭裂是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的多基因易感性疾病。在口腔颌面发育,尤其是在调控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以及面部突起的外向性生长过程中,信号分子通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主要有TGF-β超家族、Wnt家族、FGF家族、SHH家族和Notch家族等。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腭裂小鼠腭突组织的全基因组进行筛选分析,是筛选腭裂相关基因提供方便快捷的研究方法,可以同时筛选出多个信号分子家族的大量基因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结合腭裂小鼠模型,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FGF信号分子,借助分子生物学RT-PCR技术,检测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目的: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FGF信号分子,观察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腭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维甲酸诱导腭裂中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获取胚胎14.5天(embryo day 14.5,ED14.5)的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腭突组织制作基因芯片并筛选与腭裂发生相关的基因,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其在ED13.5-ED15.5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表达变化。结果:1、在ED 14.5腭突组织芯片分析结果中,选取Wnt3、Wnt8a Fgf9、Fgf10四个表达变化水平显著的信号分子作为研究对象。其中,Wnt3和Fgf10在实验组中表达水平上调,Wnt8a和Fgf9在实验组中表达水平下降。2、在ED13.5-ED15.5的对照组正常腭突发育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呈现持续性高表达,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3、在ED13.5-15.5的实验组腭裂发生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1、Wnt和FGF信号分子通路参与了小鼠胚胎继发腭的正常发育过程。2、在维甲酸诱导的腭裂发生过程中,存在维甲酸通路与Wnt和FGF通路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