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鞘细胞对螺旋神经节细胞离体培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目的:纯化培养和鉴定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方法:取成年大鼠嗅球神经层,经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含有OECs的混合细胞悬液,采用多次长时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OECs,用含有10%FBS的DF12培养基培养,2d后培养基中加入bFGF (20ng/ml)和forskolin(2uM)促进OECs的增殖,每隔3d半量更换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生长状态,采用P75NTR和GFAP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O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形态并统计其纯度。结果:采用多次长时差速贴壁的方法能够去除绝大部分的污染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接种的OECs约24小时后贴壁,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见大部分细胞胞体呈梭形、部分细胞胞体为多角形,伸出突起;细胞在接种培养的前2d生长缓慢,2d后培养基中加入bFGF (20ng/ml)和forskolin(2uM)可见细胞增殖加快,细胞突起细长,培养7d后见OECs覆盖皿底的90%,形成—细胞单层。P75NTR和GFAP染色见约92%的细胞为P75NTR(+),分布在突起、胞体,其中胞核被深染;约12%的细胞为GFAP (+)。结论:采用多次长时差速贴壁的方法能够获得实验所需纯度的OECs,培养基(DF12+10%FBS)中加入bFGF(20ng/ml)和forskolin(2uM)能够显著促进OECs的增殖。第二部分嗅鞘细胞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离体培养的影响目的:探索在离体实验中OECs有无促进耳蜗听觉传入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 S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大鼠嗅球和新生大鼠蜗轴组织块进行OECs与SGCs的培养,采用多次长时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培养OECs。实验分OECs与SGCs共培养组、SGCs在OECs条件培养液中(OEC-CM)培养组和SGCs单独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和SGCs生长状态,P75NTR免疫组化法鉴定OECs,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标记SGCs。结果:OECs贴壁培养7天后形成—细胞单层,在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SGCs在OECs形成的细胞单层的表面生长,并伸出长突起,呈现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在培养的前6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SGCs较接种前减少,但共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明显高于SGCs单独培养组(P<0.01);与SGCs在OEC-CM中培养比较,共培养组更能促进SGCs存活,并且单独培养组的SGCs数量在培养的第6d出现大幅度减少;在培养的第9d,单独培养组中几乎没有SGCs生长;而在共培养组,SGCs的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统计发现单独培养组中存活的SGCs由第3d的14.6±1.1SGCs/视野(×200)减少到第14d的3.3±0.3SGCs/视野;OEC-CM组中的SGCs由35.3±2.1SGCs/视野下降到12.9±0.3SGCs/视野;共培养组中存活的SGCs较其它组明显增多,由第3d的66.9±1.2SGCs/视野(×200)减少到第14d的38.9×1.0 SGCs/视野。结论:OECs与SGCs共培养能够促进新生大鼠SGCs存活。第三部分嗅鞘细胞促进螺旋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目的:初步研究OECs促进SGCs体外存活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三组:共培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0 pg/ml)组;共培养+BDNF抗体(IgY型,50 ug/ml)组;对照组为OECs与SGCs共培养。共培养3d后固定,βⅢ-tubul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SGCs,每个培养皿随机取4个视野,荧光显微镜下统计βⅢ-tubulin标记的SGCs,统计各培养组中的SGCs。结果:共培养+BDNF组中有大量SGCs在OECs形成的单层细胞毯表面生长,但与对照组比较,SCG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加入BDNF抗体(IgY)的共培养组中的SGCs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OECs与SGCs共培养中加入BDNF对SGCs存活无明显影响,而加入BDNF抗体(IgY)后存活的SGCs减少。OECs分泌BDNF可能是其促进SGCs体外培养的存活,发挥对SGCs的营养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 LGM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类型,分析可能与LGMD发病有关的基因。方法收集到1个疑为LGMD的家系,该家系患者为两兄
目的:探讨宫内环境改变对子代大鼠神经系统远期影响的可能机制,验证学习相关信号通路在转录及蛋白水平上差异表达,为阐明胎源性成人疾病对神经发育的远期影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
第一部分青少年近视与正视调节刺激反应差异的研究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与正视调节刺激反应的差异。方法163名5岁~15岁青少年佩戴全矫框架镜,163人在单眼视状态下,其中24人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