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及全反式维甲酸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PPARγ基因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在胃癌SGC-7901细胞株中的表达;观察PPARγ配体吡格列酮(PGZ)及RXR配体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以及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组(PGZ25、50、100μmol/L)、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组(ATRA0.1、1、10μmol/L)及两者合用组(PGZ50μmol/L+ATRA10μmol/L),共八组,分别干预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小时,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再分空白对照组、吡格列酮组(PGZ5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组(ATRA10μmol/L)及两者合用组(PGZ50μmol/L+ATRA10μmol/L)四组,干预72小时后,采用RT-PCR法扩增PPARγmRNA,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及图像分析,观测并比较各试验组的表达水平。 结果: 1.经药物作用72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部分细胞漂浮、死亡,细胞质中颗粒、空泡增多,细胞透亮度较差,细胞之间间隙加大,细胞膜边缘毛糙。 2.PPARγ基因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中存在表达。 3.吡格列酮及全反式维甲酸均可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两者合用较单用一种药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抑制效应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药物作用72h后胃癌SGC-7901细胞PPARγmRNA表达量吡格列酮组(0.937±0.045)、全反式维甲酸组(0.951±0.051)与两者合用组(0.599±0.04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181±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合用组细胞中PPARγmRNA的表达量与吡格列酮组及全反式维甲酸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ARγ基因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中存在表达。吡格列酮及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PPARγ途径下调PPARγmRNA表达从而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提示PPARγ可能是胃癌治疗的一个分子靶点。
其他文献
有人问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利:“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情?那儿究竟有什么?”  “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只有石头和雪。”埃德蒙·希拉利这样告诉人们,“我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只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在那里,我要去征服它。但是无论我如何征服,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所以我征服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我自己。”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困难越有吸引力,越有价值。因為如果你征服了它,你将获
期刊
目的:探讨医用输液监视仪在静脉输液中的作用,验证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住院的输液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医用输液监视仪分为输液监视组(n=250)与常
目的 探索综合干预在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共选择CHF合并DM患者82例,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41例.对照组的所有患者都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恩替卡韦和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给对照
在斑斓多彩的童年记忆中,每年玉米的生长期和成熟季,都让人充满遐想和憧憬,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  我的家乡土肥地美,很适合种玉米。每年开春不久,听见远山布谷鸟的鸣叫,就知道又到了玉米播种的时节。玉米种子绽放发芽,嫩绿的小苗破土而出,一天天长高,似乎可以听见它们拔节的声音。再后来,一棵棵玉米秆儿背负起两三个“娃娃”,这些“娃娃”身穿绿衣,头戴或粉红或黄红的长须,十分好看。它们一天天变长变大,一种被我和
期刊
本次研究目的主要为总结腹腔镜下肾脏根治术后疼痛原因以及护理对策.研究方法为对本市医院内的35例腹腔镜下肾脏根治的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长海痛尺衡量疼痛等
目的:分析个体化差异评价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及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来就诊的150例患有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