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镜下气道改变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10%-40%[1]。研究表明MPP患儿所引起的气道黏膜损害相比其它病原体更为突出,支气管镜下MPP急性期气道黏膜可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如黏膜滤泡样增生、充血肿胀、支气管管腔炎性狭窄、黏液栓堵塞管腔等。以往认为MPP在学龄期儿童、青年的发病率比较高,近年有关报道研究显示婴幼儿MPP的病例增加[2]。大量文献报道不同年龄段MPP患儿的胸部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以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临床症状重,病情较普通MPP进展迅速,然而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病情程度MPP患儿支气管镜下气道改变是否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观察总结分析,为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了解不同年龄段MPP患儿急性期支气管镜下气道改变的特点,提高对本病气道改变的认识,提高对儿童RMPP急性期支气管镜下直观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2.探讨MPP患儿粘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判断预后和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呼吸内科确诊MPP并行支气管镜术的住院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1)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回顾性分析其病程急性期(病程<1月)支气管镜下气道改变的情况;2)根据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照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分为RMPP组75例及普通MPP组55例;3)根据患儿支气管镜下气道表现情况分为黏液栓组和对照组,其中黏液栓组共有50例,而仅表现为黏膜充血肿胀、粗糙、纵行褶皱及少许分泌物等定义为对照组共有50例。同时查阅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历,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α=0.05做为检验水准。黏液栓组患儿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2.该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且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取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结果1.入选的MPP患儿共130例,婴幼儿组(<3岁)共30例、学龄前期组(3岁~6岁)共48例、学龄期组(6岁~15岁)52例。婴幼儿组、学龄前期、学龄期MPP患儿急性期气道改变以黏膜滤泡样增生、充血肿胀、黏液性分泌物增多为主,三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学龄前期、学龄期三组患儿气道黏液栓塞发生率存在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0.957,P<0.01),学龄前期组较婴幼儿组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9.205,P<0.0167);学龄期组较婴幼儿组的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χ=20.816,P<0.01);其中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MPP急性期气道黏液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4.077,P=0.043>0.0167)。急性期肉芽组织增生、管腔闭塞、气道黏膜糜烂在三组患儿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图1)。2.婴幼儿组与学龄前期、学龄期MPP患儿组相比较支气管镜下气道受累范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χ分别为9.954、14.430,P<0.01),其中婴幼儿MPP组以双侧气道受累为主(所占比例70%),学龄前期及学龄期MPP组支气管镜下均以单侧气道受累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73.08%,且两组单侧气道受累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488,P>0.05)(见表2、3及图2、3)。3.RMPP组患儿与普通MPP组患儿支气管镜下黏膜滤泡样增生、黏膜充血肿胀、纵行皱褶较常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MPP组患儿支气管镜下气道粘液性分泌物增多、管腔炎性狭窄、气道黏液栓堵塞的发生率较普通MPP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及图4)。4.黏液栓组与对照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栓组较对照组合并胸腔积液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黏液栓组的年龄、总热程、CRP、LDH、D-二聚体和血沉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当MPP患儿年龄≥5岁2月,热程≥10.5天,CRP≥36mg/L,LDH≥358U/L时有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可能(见表9)。结论1.学龄期、学龄前期MPP急性期支气管镜下气道黏液栓堵塞的发生率较婴幼儿增高。2.MPP患儿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害表现为叶或段支气管开口炎性狭窄及气道黏液栓堵塞,提示可能为RMPP。3.当MPP患儿年龄≥5岁2月,热程≥10.5天,CRP≥36mg/L,LDH≥358U/L时有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血清S100B蛋白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及血清S100B蛋白与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及OCSP分型的关系。  2、确定血清S100B蛋白能否作为2型糖尿病及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