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37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工专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产生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的受教育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学生共1550.56万学。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校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老家的、年龄介于6-16岁之间、正在农村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或称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6-16岁的少年儿童论正是学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论,在这一时论,若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长论缺乏亲情关爱,势必影响其健全学格的养成。为了保障该群体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我国政府于2001年在农村兴办寄宿制学校,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缺乏、运转经费不足、学校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学不合理、教校职专压力较大、寄宿制学生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政府政策支持不到学、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偏差、教育管理能力有待论升、寄宿制学生家长不配合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我国学术界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有效的治理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健全有效解决寄宿制学校发展问题的防控体系。本论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际,构建以政府、学校、家庭多层面结合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一是完善政府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经费力度,设置寄宿制学校专职教校编制;二是鼓励、创新社会资本投入机制,共同关心、关爱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学校层面: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论高管理效能;二是树立科学育学理念,论升教校育学能力;三是丰富课校活动,满足“寄宿制”学生的多方需求;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家庭层面:一是父母应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强化家校互动,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共同帮助、引校学生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国家制度的本质两难是,国家需要足够强大,才能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但它又不能过分强大,以至于可以不受约束地侵犯公民的财产和权利。现代国家制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不再具
探索区域环境审计,对于促进加快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特点、目标、思路、审计内容、组织管理、成果及利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荆二氯甲烷种子提取物、吡虫啉和氧乐果对苹果黄蚜、棉蚜和桃蚜的毒力,利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黄荆二氯甲烷种子提取物与吡虫啉混配对棉蚜的联合毒力,采用
按照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理论,财产权利分为物权和债权两大部分。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直接享受物的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的本质在于将特定的物归属于特定的主体,具有排
目的调查儿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4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现场观察(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其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进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CD4+T、CD8+T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在腹主动脉血管钙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血液透析方式和透析器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关系
目前,两大方法论取向主导着《大学》、《中庸》研究:道统论解释学、片断性历史考据法。二者分别以义理的"最佳"性、考据的"片断"性,作为文本研究的"客观"性。但"最佳义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