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原型理论为基础,以水原型为切入点,首先以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水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传承形态分为原生性形态和衍生性形态,在此基础上分析水原型的传承形态在寻根文学作品中的彰显方式、表现模式以及创新特点,最后解析水原型几乎成为寻根文学中共通性现象的深层原因。这样一方面是对水这一承继性原型现象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研究寻根文学这一阶段中水原型的创新性继承。寻根文学作家们自觉地运用原型以及寻根文学中大量彰显水原型这一文学现象是整个研究的支撑点。全文分为五部分:一、引言:主要是对原型理论、水原型以及寻根文学的引入,对现有研究状况加以概述,并简要说明研究寻根文学作品中的水原型的原因及意义,为之后的深入性研究做好铺垫;二、中国文学史中水原型的传承形态:从历时性角度研究水原型的原生性形态与后衍生性形态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进而指出水原型的传承形态及主要意义以丰富而全面的姿态彰显于寻根文学中,并表现出独特的模式及特点;三、寻根文学作品中水原型的彰显:以寻根文学作品为立足点,结合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水原型的显现,研究水原型在寻根文学这一共时阶段的传承形态的主要表现方式——洪水神话的移位、原始巫术仪式的再现、以水为“家”的隐喻以及“回归初始”集体心理的隐现;四、寻根文学作品中水原型的模式及特点:原型在文学中的传承不仅仅具有同一性,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开创性,即作家们对于原型的把握具有个性化色彩。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寻根文学中水原型的传承形态的彰显方式,在此基础上,本部分主要分析隐含于彰显方式内的深层次的模式及特点:隶属于意象类原型的水引发出情境式的主题,即“意象类原型(水)——情境式主题”的转换。引发出的主题主要有拯救主题、思乡主题、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主题、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冲击主题以及“回归初始”的主题;寻根文学中水原型表现出水与人具有一种神秘的异质同构特色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五、“水中之根”——水原型与寻根愿望的契合:寻根文学从本质上追寻一种精神寄托,而产生于远古神话中的水原型恰恰契合了这一精神诉求,成为了作家们传达这一精神寄托的载体。这部分主要阐述水原型几乎成为寻根文学共通性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全篇研究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