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水辅助注射成型机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水辅注射成型技术,是以短玻纤增强聚丙烯为原料成型出中空或部分中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品的新型注射成型工艺。由于水辅注射成型技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其发展中主要集中研究水辅制品的残余壁厚、水穿透长度及晶体构型等制品质量指标,而对类似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水辅制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短玻纤增强聚丙烯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制的水辅注射成型装置制备了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水辅注射制品。综合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及SEM表征方法等手段研究了注射成型方法、成型工艺参数、模具结构参数及物性参数对制品的残余壁厚、水穿透长度及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分布等质量指标的影响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水辅注射成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探究了熔体注射量、熔体温度、注水压力、注水延迟时间及短玻纤质量含量等参数对水穿透行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短射法水辅注射成型中,随着熔体注射量的减少、熔体温度的提升、注水压力的增大、注水延迟时间的缩短及短玻纤质量含量的减少,水辅制品残余壁厚变薄,但水穿透长度变短;由于该成型方法在一定体积的主型腔内完成,故在这些参数中熔体注射量对水穿透行为影响最大。(2)在溢流法水辅注射成型中,这些参数对水辅制品残余壁厚的影响与短射法类似,但对水辅制品残余壁厚的影响程度,注水延迟时间最大,其次是熔体温度、注水压力,最后是短玻纤质量含量;对制品残余壁厚沿熔体流动方向均匀性的影响程度,熔体温度最大,其次是注水延迟时间、注水压力,最后是短玻纤质量含量。2)对主型腔流道近水端、中间端及末水端处制品的短玻纤分布进行了SEM表征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熔体注射量、熔体温度、注水压力、注水延迟时间及短玻纤质量含量等参数对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熔体注射量的减少、熔体温度的提升、注水压力的增大、注水延迟时间的缩短及短玻纤质量含量的减少,使得水辅制品残余壁厚减薄、水道层处熔体所受的剪切速率增大及其沿厚度方向剪切速率梯度差也增大,最终提高了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3)基于短射法、溢流法水辅注射成型中主型腔内高压水穿透熔体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及残余壁厚、短玻纤分布测试,研究了两种成型方法在同种工艺参数情形下制品的残余壁厚及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熔体温度的提升,短射法水辅制品残余壁厚减薄程度大于溢流法,但残余壁厚沿熔体流动方向均匀性则相反;熔体温度在210℃~215℃,短射法水辅制品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大于溢流法,其他温度段则相反。(2)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大,短射法水辅制品残余壁厚减薄程度大于溢流法,但残余壁厚沿熔体流动方向均匀性则相反;注水压力在4MPa~6MPa时,主型腔近水端处短射法水辅制品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近似相等于溢流法,甚至在4MPa~5MPa时主型腔中间端处短射法水辅制品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大于溢流法,而在其他注水压力段则相反。(3)随着注水延迟时间的延长,两种成型方法制品残余壁厚均增厚,在注水延迟时间为0s~3s时溢流法水辅制品残余壁厚沿熔体流动方向均匀性更佳,但随着注水延迟时间继续延长至5s时,短射法水辅制品更佳;在整个注水延迟时间时间段,溢流法水辅制品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大于短射法。(4)随着短玻纤质量含量的增加,短射法水辅制品残余壁厚增厚程度大于溢流法,但残余壁厚沿熔体流动方向均匀性则相反;在整个短玻纤质量含量增加的过程,溢流法水辅制品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大于短射法。虽然在上述工艺参数变化的情形下,短射法水辅制品残余壁厚较溢流法更薄,但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却小于溢流法。4)针对三种不同流道截面型腔的水穿透行为及流道中间端处短玻纤取向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熔体注射量的减少、熔体温度的提升、注水压力的增大、注水延迟时间的缩短及短玻纤质量含量的减少,短射法水辅注射成型中三种不同流道截面制品的水穿透长度减短及残余壁厚减薄,溢流法也发生类似变化。(2)在相同成型工艺参数变化的情形下,圆形流道截面制品水穿透长度最短及残余壁厚最薄,其次是上圆下方形流道截面,最后是方形流道截面,溢流法也发生类似变化。(3)在相同成型工艺参数变化的情形下,圆形流道截面制品短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度最高,其次是上圆下方形流道截面,最后是方形流道截面。
其他文献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隆升挤压变形造就和改变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高原北部边界是向北扩展的最前缘,也是对高原变形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青藏高原边缘控制断裂的变形如何分布和演化的?变形是如何被不同性质的构造吸收转换?变形是如何迁移到邻区断裂?这些问题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和构造转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型走滑断裂带和逆冲断层主导着青藏高原北部现今活动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日趋规模化、复杂化,使得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的发生机率大大提高。为减少设备损耗和事故发生,对工业环境中的设备及系统实施有效的故障检测,已经是现代工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借鉴生物免疫机理的人工免疫系统属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具有自学习、自适应、模式识别等智能特性,以及执行效率高、能够识别未知威胁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故障检测领域。然而,现有人工免疫系统所借鉴的生物免疫机理单一、
卵白蛋白(OVA)占蛋清蛋白质总量的54%~65%,是蛋清中唯一含有埋藏于疏水核心内部的自由巯基的蛋白质。本课题通过磷酸化修饰卵白蛋白,改善其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等界面特性、以及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采用SEM、XRD、DSC研究磷酸化卵白蛋白微观形貌、结晶结构和热性能的变化,通过FTIR、FT-Raman、CD和荧光光谱等探索磷酸化卵白蛋白分子构象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并结合13C NMR
为提高火电厂发电效率并减少CO2排放,各国均在发展更高蒸汽参数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这使得电站锅炉用钢/合金的服役环境更为复杂严苛,对其组织和性能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超)临界锅炉用钢/合金的显微组织在高温和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演变,进而引起其性能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火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为保证超(超)临界机组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地运行,对其
为了提高镀锌钢的耐蚀性能,常使用铬酸盐对其转化处理,但铬酸盐转化工艺中的六价铬是一种剧毒物,有致癌、致畸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严重威胁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在铬酸盐转化的替代技术中,有机无机复合转化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在镀锌钢表面对四种无机盐(钼酸盐、钨酸盐、偏钒酸盐、氟锆酸盐)进行化学转化处理,选出抗蚀能力最好的氟锆酸盐作为成膜主盐,并在此基础上,将七种缓蚀剂(聚天冬氨酸钠、植酸、乙二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当今世界维持核心竞争力,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是我们必备能力。为了培养时代所需的人才,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应运而生,给学校课程也带来了变革,很多中小学开发或者引入STEM课程。在STEM课程实施模式中,以项目式学习为主流。在2017年,中国发布的《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指出STEM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邻苯二甲醛(OPA)具有毒性低、对人体皮肤刺激性小、杀灭微生物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新型医用消毒剂,而其浓度的检测还存在操作复杂和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对现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PA的反应原理,作者设计了分光光度检测法和试纸检测法,探讨了影响检测的几种主要因素,优化了检测条件,建立了可靠的OPA快速检测方法。基于OPA与氨基酸的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检测消毒液中OPA浓度的方法
柱芳烃作为大环主体化合物家族的新成员,易于功能化,具有刚性的柱形结构,可高选择性地结合各种类型的客体分子。随着超分子化学的蓬勃发展,众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材料在无机、聚合物、生物医学和电化学领域大放异彩。其中,超分子主体化合物修饰碳材料的出现,为开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柱芳烃修饰的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基材料虽然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电极材料,但是其能量密度和比电容均难以满足实际的储能
目的肾脏肥大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累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中,肾小球系膜的损伤是糖尿病肾病发展的核心。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系膜细胞中过表达RCAN1.4后,细胞内线粒体ROS明显增加,并且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累积。我们推测在糖尿病肾病中,RCAN1.4诱导线粒体受损并参与系膜细胞细胞
人类的视觉系统具有着卓越的颜色恒常性功能,可以消除或减轻因光照变化对场景中物体表面颜色的影响,进而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物体表面的真实颜色属性信息。然而,遗憾的是成像设备,如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却并不具备这种“智能”的颜色调节能力,这会导致所获取的数字图像产生偏色的现象。因此,数字图像颜色校正的研究工作受到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无监督的数字图像颜色校正方法和有监督的数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