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传播视角下的微公益传播机制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传播技术变革,都给人类和社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网络社交媒体以它的公开及时性,互动性,低门槛性等传播优势给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2011年揭开微公益序幕的“微博打拐”到淘宝公益到2014年微博上火热的冰桶挑战,再到现在流行的跑步公益,网络捐声公益以及公益直播,微公益向网民传播着微言大义,使微小的的感动和力量凝聚在一起筑成大爱,微公益自身也逐渐朝向常态化趋势发展。每一次的爱心善举都激发着当代中国人对于自我主体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思考以及觉悟,都在调动着社会良善资源的重新赋予和分配。而这一切都是在新媒体出现之后才得以成为可能。微公益的出现转变了公众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改变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格局,宣告了人人公益时代的到来。对微公益实现的动力机制和传播机制进行研究是本文的主要价值所在。文章首先探讨了社交媒体环境下微公益的内涵特征以及表现形式,之后对公共传播的内涵、特征以及对话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公共传播的视角对微公益传播实现的机制进行分析:先从媒介动因、社会动因、网民心理动因以及政策动因对其动力机制分析;然后从不同的主体,话题内容、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对其传播的结构要素进行归纳分类,其中重点分析了微公益传播的路径:以“免费午餐”微公益传播的具体实例,通过文本分析、数据统计、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中整理出微公益的传播过程。从中得出:在整个微公益传播过程中,网络舆论领袖通过建构行动和情感框架主导着公益传播议题的发起和扩散,传播的持续推进则依靠于微博圈的弱关系联结和层级的裂变式传播以及传统媒体对于主流舆论的引导。这个过程引发了多方力量的线上围观和线下参与,激发了网民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良善资源的重新赋予,从而最终引发了政府的关注和介入,使得出台了制度化的政策来保障项目的持续进行。本文最后从公众的认知、态度、行为和政策层面总结了微公益的传播效果,对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对其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600MPa级钢筋作为一种新型高强钢筋,具有明显屈服平台和较好的延性。将600MPa级钢筋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可以节省钢筋用量,解决钢筋密集,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
开路预斜钻井技术,是当今钻井工程领域的新技术,也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在渤海油田,随着油田开发及生产形势需要,在大平台小井距丛式井作业中,由于有时要考虑到井眼碰撞或减
在当前节能减排严峻形势下,对钢铁、电力、冶金、化工、水泥、陶瓷等行业煤燃烧产生的烟气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尽管针对高温烟气处理有很多种方法,但现有的袋式除尘、电除尘
目的探讨纳米粒子携带反义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局部定位转染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45只大鼠制成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分成纳米粒子DNA组、纳米粒子空载体
核电作为一种成熟的、已大规模利用的低碳清洁能源,在节能减排、保障电网安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够促进核电厂生产业务的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核电厂生产整体运行业绩。因此,核电厂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生产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核电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过程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等功能模块有机整合于一体,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核电厂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于HK-2细胞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法舒地尔组。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浓度葡萄糖培养,高糖组采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对于企业融资来说,则正逐步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这种新的趋势推动,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渠道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批评深切关注了进入全球化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和自然界的压迫,呼吁关注妇女生
为了提高停车场系统的智能管理水平,本文采用XY·CN总线设计了一种基于XY·CN总线的智能停车场系统,论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是一种低成本、一点对多点的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