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时期是青少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调节等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寻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是心理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认为没有心理疾病很大程度上代表个体心理健康的传统观点不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主张从心理健康积极状态和心理不健康消极状态两个方面同时考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念训练起源自佛教中的禅修,能够调节个体情绪、改善个体认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中国高中生群体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尚未有研究者开发出基于此模型的、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案。本研究以武汉市某高中的899名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考察高中生的正念水平、生活满意度以及抑郁水平。根据生活满意度(以4分为界)和抑郁程度(以90百分位数为界)将学生划分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四类人群,在此基础上对易感者和有症状但满足者两类人群进行筛选和访谈,最终确定参与干预研究的被试共23人(其中实验组12人,对照组1 1人)。对实验组进行正念团辅训练,对对照组进行心理适应团辅训练,均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50分钟。训练结束后,考察两组成员正念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变化情况,采用SPSS20.0录入并分析数据,得到以下结果:(1)依据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四分法”区分出的本研究对象——武汉市某高中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非“完全心理健康”组占总体的38.9%。(2)本研究中,高中生正念水平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3)实验组在干预实施前后正念总水平、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提高,抑郁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在干预实施前后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提高,正念总水平和抑郁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的正念团辅训练对提升对易感者和有症状但满足者两类高中生的正念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水平、降低抑郁水平,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是有效的,可为今后干预研究提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