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帮助个体缓冲或抵御压力、危机的消极影响。国外心理弹性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心理弹性如何应对压力、维护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结论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讨。国内心理弹性研究刚刚起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研究以1204名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Connor- Davi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焦虑量表(S-AI)、自编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等研究工具,初步探讨了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和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含有26个项目,5个维度:就业竞争力自我评价,就业心态自评,就业竞争形势评估,就业帮助渠道评估,求职挫折评估。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评估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工具。2.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焦虑程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就业压力方面:非211院校显著高于211院校;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毕业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中、良的毕业生;性别和专业交互效应显著。在心理弹性方面:城镇籍毕业生显著高于乡村籍;家庭经济状况中、良的毕业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毕业生;学校类型和专业、学校类型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3.就业压力与焦虑水平正向相关显著,心理弹性与焦虑水平负向相关显著,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的负向相关显著。焦虑水平对就业压力、心理弹性回归均显著,就业压力对焦虑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焦虑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4.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和焦虑水平的中介效应,发现由就业压力引起的焦虑水平的变异21.28%是通过心理弹性来中介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韧性、自强、乐观三个维度分别在就业压力和焦虑水平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三者中介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强、坚韧、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