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共对新型党群关系的构建与整合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变成从创业到守业的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在各个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政治上要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经济上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上要努力转变思维方式,从革命思维、战争思维向建设思维、执政思维转变。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继续保持和发挥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缺乏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直接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加强和密切党群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在执政条件下如何构建党群关系的理论。本文在尊重历史事实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为当前党群关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从四个大的方面对建国初期党群关系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一章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说明密切党群关系是党执政的根本要求及党群关系的历史定位。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认为执政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哲学上来说,密切联系群众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人民群众是党的立党之基、生命之源,党的力量的伟大之处就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同时人民群众也只有在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终自己解放自己。其次,从我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苏共四五十年代的党群关系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巩固并加强党群关系。党群关系的和谐与否,群众基础是否牢固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危亡。第二章从党建的角度和社会学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建国初期党群关系面临的新问题。执政条件下党的地位的变化,党员的结构的变化,党的任务的变化,党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党的功能和作用的变化等等的因素都是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要重新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新的形势对党群关系也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从社会角度来说,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政治上还不够稳定和巩固;经济上生产力发展落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百废待兴;阶级结构的复杂性,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的复杂性也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发展。从国际环境来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人民政权进行敌视和封锁,这也从精神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对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三章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积极探索。这一部分分别从群众利益的角度、从加强党自身建设的角度、从外部保障机制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党所做的不懈的努力。从实际出发,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群众表达意愿的方式,满足群众的利益要求,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从党自身的建设出发,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过程中把握党群关系的主动。从外部的保障机制角度来密切党群关系可以起到很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巩固党群关系的成果。第四章论述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党群关系的探索对当前处理党群关系的借鉴经验及启示教训,认为当前处理党群关系要拓展党的执政基础,要进行利益整合更要保证群众的利益,加强制度建设,始终不渝的推进的党的建设,以此为指导开创党群关系建设更和谐的局面。
其他文献
千帆竞发的报业经营新模式,包括组建政治、经济、文化高端智库,营造移动互联等新兴媒体平台,打通资源整合共享通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矩阵,建设新型的社区综合性服务载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执政目标和价值取向等观点的总和,它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为什么执政,也就是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追求;二是怎样执政,也就是为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民主是其始终奋斗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人深切地认识到要争取民主,首先党内必须民主。从党走过的历程来看,什么时候党内缺乏民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从事对日经济和文化交流,日本企业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日语毕业生已由传统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社
为研究青葙子苷A对大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HNP)诱导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应用逆行胰胆管术注射牛磺胆酸钠(TAC)复制了AHNP试验动物模型,将其分为假手术组(A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