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其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候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的内在关系。方法:筛选2012年1月-2013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资料,其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符合要求的有76份,收集基本人口资料、四诊信息和临床指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法,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证候分布规律,以及各个证候分型与临床微观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1.对收集所得的症状、体征、舌、脉进行筛选,把频数大于10%的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分析,构成其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舌脉,记录相关数据,创建频数分布表。2.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病理因素有脾虚、湿阻、热邪和气滞。用SPSS19.0软件对76例CHB(重度)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并结合专家意见,CHB(重度)的中医证型可分为四类: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湿热蕴结型,脾虚湿阻型。3.调查的76例CHB(重度)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男女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型总体比较年龄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肝郁脾虚型与湿热蕴结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各中医证型之间,乙肝病毒标志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TBIL、ALT和AST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湿热蕴结型和其他三种证型有统计学差异。ALB组间比较提示肝郁脾虚型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阻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TA%和CHE各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证候类型可以分为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湿热蕴结型和脾虚湿阻型4类;病理因素有脾虚、湿阻、热邪和气滞。中医的病位在脾,涉及肝肾。湿热蕴结型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较高,提示多处于CHB的活动期,肝功能指标可作为CHB(重度)的辩证分型依据。4类证型均符合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量化,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以及规范中医临床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