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陈衡哲的女性观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无疑发源于“五四”时期,中国的女作家们受西方妇女运动的影响,女性意识逐渐觉醒。陈衡哲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的最初借鉴者,并曾在旧时代里感同身受过旧思想、旧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与压迫,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女性理论。虽然仍处在一个初步觉醒的阶段,但她的女性观的拓荒价值及超前性和预见性是值得肯定的。本课题旨在对其女性观进行探讨,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去蔽”,还原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陈衡哲。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陈衡哲女性观的具体内容。主要从女子教育观念、女性职业观念、女性婚恋观念三个方面论述。陈衡哲认为,女子教育观应从多方面、多领域开展,具体说来,包括改良女子体育、人文教育、职业教育、人格教育、贤妻良母教育五个方面;陈衡哲先进的女性职业观主要从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进行探讨,其中,对母职的提倡和解决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的冲突是本章论述的重点;陈衡哲的婚恋观念则主要从五个方面研究:关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与再婚自由,寡妇再嫁问题,两性间单位性道德标准,女子独身问题。第二部分探究陈衡哲女性观形成的原因。陈衡哲的女性观得以形成不仅是建立在早期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学说与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又与陈衡哲个人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部分通过分析陈衡哲女性观的意义和局限,达到对陈衡哲的女性观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的目的。陈衡哲的女性观的本质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女性同男性是同样的人,也就是自我个体的发现,要求性别平等,争取“为人”的权利;二是发现女性和男性是不同的人,女性与男性有性别差异,要注意到“为女”的责任。总结起来就是强调女性“为人”与“为女”双重角色的理想统一。对陈衡哲女性观价值的考察主要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历史角度呈现出拓荒性和女性本位立场,现代角度则表现出超前性和预见性。陈衡哲女性观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陈衡哲的中西文化背景,使她不断陷入“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结矛盾中。另外,她所信奉的女性主义观点,具有鲜明的人格主义倾向,带有浓厚的民主理想色彩,对于大多数还受奴役的妇女来说,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
其他文献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希望和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其心理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学态度、观念和教学科研行为,而且影响到“育人”的过程和效果。调查显示,当前高校青年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和公民权利及法律意识的提高,司法逐渐成为公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首选方式。越来越多矛盾纠纷开始涌向司法机关,这既给我们逐步推进司法改革带来了
中国作家的乡土情结有历史的传承性,从古代的田园诗词以及杜甫诗词对劳苦大众的苦难呻吟,到五四时期以鲁迅先生为首兴起的乡土小说的热潮,从三四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小说到进
赵郡李氏是中古时期重要的士族之一,自西晋始分为东、西、南三祖,经过世代积累和发展,入唐以后仍以三祖为基本支系在唐代政坛与诗文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文章选取赵郡李氏东西
蹇先艾是第一位以创作“乡土小说”而留名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贵州籍作家。本文主要以蹇先艾20、30年代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其乡土写作的价值转向、民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于上海溘然长逝。出丧当天,下葬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赫然缀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是对鲁迅作为一个民族精髓与支柱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P53、Ki67、CK5/6的表达变化,分析三者与TNB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TNBC患者52例纳入TNBC组,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100例纳入NT
儒家传统重人伦、权威化等价值取向及其重直觉、重整体等思维方式对当代教育的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质量观等各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当代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优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不仅通过贸易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产业的竞争,使各种传统的民族
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的法律基础,是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教育法律关系,而依法对学生负有一般注意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学校对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致害行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