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它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尝试运用成长档案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评价,逐步形成了新一轮校本化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式。然而,以往的研究对电子成长档案评价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教学运用探究还在初期,特别是对电子成长档案评价在中职生群体中运用的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运用个案法来探讨中职生电子成长档案评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与不足,并在理论思考基础上提供改进策略。 本研究按照应然-实然-问题-对策的主逻辑思路进行撰写。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形成性学习评价理论、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及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中职生电子成长档案评价的开展思路,包括设计理念、内容和实施三个方面;第三章主要介绍X中职校实施中职生电子成长档案评价的现状;第四章是基于前文的理论开展思路对X中职校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个案实施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其成效是理念获得认可,内容体现了职教特点,相关制度与实施过程较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与主体认知不足、主体缺位、流程被简化和没有聚焦到职校生个体等;第五章是基于呈现出的问题,结合理论思考,得出以下改进策略:一是要提高主体对评价价值的认知;二是增加日常性评价,促进教与学的结合;三是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实施效率;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应用基础;五是关注职业指导,注重职教特色评价,包括注重校本化,关注职业规划与技能成长;凸显职教特点,关注专业特色内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