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信息传播中被遗忘权保护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olan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技术在扩展人类记忆储存能力的同时也为人类增添了新的烦恼—人类正逐渐失去遗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失去了被遗忘的权利。数字化时代将我们置身于透明的玻璃社会中,如何拯救人格、使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被遗忘权的提出便旨在应对数字化时代媒体信息传播所衍生的问题。  被遗忘权的法理基础在于维护人格尊严和保护人格利益,其权利渊源可追溯至“信息自决权”,强调数据主体对其个人数据的控制权。其实质是信息删除的请求权,即权利人要求义务人删除不充分、不相关或不再相关、言过其实或已经过时的个人数据和链接。2014年欧盟法院的判决确立了被遗忘权的法律地位,使之成为一项确切的法律权利。被遗忘权不仅仅有私权利的属性,也具有基本权利的属性。  从被遗忘权的内容构造来看,第一,被遗忘权的权利主体,即申请人,应是数据主体,仅限于自然人,普通公民与公众人物的保护限度应有明显的区别。第二,被遗忘权的义务主体,即被申请人,是数据控制者,包括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第三,被遗忘权的客体是个人数据。第四,被遗忘权的内容包括数据主体的权利和数据控制者的义务。  被遗忘权与许多权利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被遗忘权与隐私权关系密切,都是保护人格利益的权利,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往往都是部分交叉、互相竞合。同时,被遗忘权与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也有联系,但是其保护侧重点不同。此外,被遗忘权和言论自由权、知情权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妥适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被遗忘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被遗忘权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其实现需以国家义务为基础,兼以考虑社会义务。从国家角度而言,应以国家义务为根基,建立被遗忘权的立法、行政、司法保护机制;从社会角度而言,应着力通过互联网行业推动对公民被遗忘权的重视并形成行业自律规范和相应的救济机制。  被遗忘权源于欧盟的法律实践,目前我国仍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网络的无国界性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势必会推动被遗忘权相关制度在全球范围的确立,而且,我国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和实践。鉴于此,被遗忘权的保护研究便要考虑相关制度的本土化,构建个人数据权利的保护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被遗忘权的侵权法律制度,全方位构建被遗忘权的保护体系。
其他文献
地震映像法主要应用于存在波阻抗差异的各种地质条件的探查。因其操作简单,灵活,资料解释直观可查,在地质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结合某矿区地质情况,通过地震映像的
期刊
黑社会犯罪是当前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犯罪,本文通过对黑社会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产生原因的论述,提出了预防和打击当前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对策:1.依法从严
该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考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的基本性质、主要类型和一
随着以互联网、基因、纳米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和经历着变革.指引和评判知识产权制度的标准不应局限在部门法领域,而应以法理学的方法考察其深刻的经济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
近年来,因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而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渐呈上升趋势,人们由此不得不关注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问题.而中国现行法囿于传统认识,对此
在第一章《美国人权外交的产生、形成及主要特征》中,重点阐述了人权在卡特政府外交政策中的提升和强化;里根政府人权外交的双重标准;布什政府的人权外交是以“人道主义”干
煤田采空区地层,地球物理场会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异常:一是与地表水垂直渗透有关的地表自然电场的异常发育,另一种是细粒土的流失导致的表层土电阻率背景值的升高异常。该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