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采用太极拳运动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干预,观察太极拳锻炼对血管内皮、血脂代谢、氧化应激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太极拳运动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作用及相关机理,并通过制定与证论运动处方,使太极拳运动更好的为大众健身服务,拓宽太极拳对健康促进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本研究筛选社区高血压病患者25人,平均年龄为62.00±3.59岁;根据每一位受试者靶心率和自我疲劳分级制定个体运动强度,施以1h/天、6天/周中小强度太极拳运动;分别检测受试者实验前、运动8周、16周末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血压、脉搏以及生化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一氧化氮),血脂代谢(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应激(丙二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相关激素(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研究结果:(1)太极拳运动8周后,SBP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而DBP、脉压差均无显著性变化,而16周末,受试者SBP、DBP以及脉压差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1,p<0.01,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运动8周、16周末,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性下降(p<0.01,p<0.05),患者即刻心率也出现显著下降,尤其在运动8周后效果更明显(p<0.01)。(2)太极拳运动8周后,TC、LDL-C均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而BMI、F、TG、HDL-C均无显著性变化,而16周末,BMI、F、TC、LDL-C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G和HDL-C变化不显著,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个别存在上升趋势;(3)太极拳运动8周后血清ET下降和NO上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16周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ET、NO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4)太极拳运动8周后,血清E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血清COR、Ang Ⅱ均无显著性变化,而16周末,血清E、COR以及Ang Ⅱ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E与COR、Ang Ⅱ均呈正相关(r=0.933, p<0.01; r=0.499, p<0.05), COR与Ang Ⅱ也呈正相关(r=0.469,p<0.05);(5)太极拳运动8周后,血清SOD、GSH-PX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MDA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而16周末,血清SOD、GSH-PX均出现显著性升高(p<0.01,p<0.05),而血清MDA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三个指标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运动前相比,SOD/MDA比值升高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6)16周末SBP与MDA有正相关(r=0.44,p<0.05);DBP与F、LDL-C均有正相关(r=0.42,p<0.05)(r=0.40,p<0.05),与GSH-PX有负相关(r=-0.43,p<0.05);脉压差与SOD有负相关(r=-0.57,p<0.01)。研究结论:1、采用靶心率范围内太极拳运动处方是合理的,受试者基本形成锻炼习惯,且长期太极拳运动能改善血压状况,降低外周阻力,有明显降压疗效。2、太极拳运动能增加体内脂肪燃烧与消耗,改善F、BMI以及血液中TC、LDL-C含量,而F含量和LDL-C浓度下降均能直接引起DBP降低,可能作为降压机制之一。3、太极拳运动能降低受试者血清ET含量,升高血清NO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因子平衡状态,可能作为降压机制之一,而激素调节、自由基清除以及血脂改善也可能分别协同血管内皮因子参与降压。4、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应激方式,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提高迷走神经张力,并明显降低血清Ang Ⅱ、E以及COR浓度,改善机体内HPA轴功能紊乱。而HPA轴改善又进一步降低血清AngⅡ含量,使机体处于一种良性循环,这可能作为降压机制之一。5、太极拳运动能增强受试者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血清GSH-PX、SOD活力提升与MDA含量降低,共同作用使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而SOD/MDA比值提示血清MDA含量降低可能直接参与提高有氧能力而达到降压疗效。此外,Ang Ⅱ含量降低也可能协同血清GSH-PX水平,最终降低血清MDA含量,其中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