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日益强烈。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这无形中加大了细菌传播的危险。临床中因大量使用抗菌剂而引发细菌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传统的抗菌剂或抗菌材料已经难以应对耐药菌或者多重耐药菌。为克服细菌耐药性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广泛杀菌性能的要求,开发一种广谱高效、生物相容性好的抗菌材料已经刻不容缓。纳米银颗粒因其拥有大的比表面积、广泛的抗菌性能、无耐药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抗菌领域。但是纳米银颗粒容易发生团聚,使其难以转移和组装。为了获得具有均一尺寸且易于使用的纳米银,将银与石墨烯复合,利用原位还原法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成纳米银,可以有效合成纳米银颗粒分散均匀的石墨烯载银纳米复合材料。本课题采用乙二胺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使Ag粒子与石墨烯表面接枝的乙二胺形成共价键,从而持久发挥纳米Ag与石墨烯杂化结构的功能。原位形成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石墨烯载银复合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将乙二胺接枝到氧化石墨烯表面,以AgNO3溶液为银源,通过原位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载银复合抗菌剂。XRD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XPS结果表明,Ag纳米颗粒与石墨烯表面的氨基形成共价键;SEM结果表明,石墨烯载银复合抗菌剂表面负载的纳米银颗粒粒径在30 nm左右,而且分散均匀,没有团聚现象。2.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制备石墨烯载银复合抗菌剂时乙二胺用量、改性时间、AgNO3浓度、络合时间和溶液pH对复合抗菌剂载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3与石墨烯摩尔比>络合时间>乙二胺改性时间>乙二胺用量>体系pH值,制备的最优条件为乙二胺用量为6.6 mL,改性的反应时间为2.5 h;AgNO3与石墨烯的摩尔比0.13:1,pH为7.5,络合时间为1.5 h。3.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为样本,对石墨烯载银复合抗菌剂进行了一系列抗菌表征,包括抑菌圈测试和生长曲线测试。抗菌结果显示,石墨烯载银抗菌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表现出快速有效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8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