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隐私,隐私已经具有了权利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内容不断丰富,隐私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信息隐私权就是一种新型的隐私权,是隐私权的发展和延伸。信息隐私权是信息时代一项重要的权利。进入21世纪后,高科技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到人民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甚至内心世界等诸多方面,信息隐私权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信息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更多地具有了积极支配性,是信息时代一项重要的人权,强调的是权利主体对其信息的支配、决定权。信息隐私权在我国还是舶来品,在它被引进之时就具有了中国特色。研究信息隐私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信息隐私权。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存在很多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为法律规制模式、行业自律模式和技术保护模式。这三种模式各具利弊。我们在建构信息隐私权保护体系时,应该权衡三种保护模式的利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立足我国的法律现实,综合考虑三种模式的利弊,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保护模式。 全文共分为四个章:第一章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隐私权学说以及理论争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明晰了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为后面对信息隐私权内涵的界定做铺垫,然后,从分析信息隐私权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信息隐私权的特征,重点探讨了信息隐私权的构成因素,包括信息隐私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内容部分又是重中之重; 第二章探讨了信息隐私侵权的相关问题,首先对信息隐私侵权方式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信息隐私权侵权与传统隐私权侵权之间的区别,然后对现实中较常见的几种侵权行为主体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信息隐私侵权方式。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国外对信息隐私权保护状况以及保护原则和保护模式,重点介绍了法律规制模式、行业自律模式和技术保护模式并对它们三者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国外信息隐私保护立法状况、行业自律状况,尤其是欧美等国家在信息隐私保护方面的政策。指出了它们对构建我国信息隐私权保护体系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是全文的重要和目的所在,首先分析了我国信息隐私权保护现状,指出了我国信息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隐患,然后分析了信息隐私保护立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信息隐私保护所应遵循的原则及明晰的其他问题,紧接着提出建立我国信息隐私权保护制度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