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服务金融业的代表,其对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连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银行业净利润增幅不断下滑,从2012年到2015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依次为18.96%、14.48%、9.65%、2,43%,而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的0.96%到2015年的1.67,可以明显看出,银行不再是以前所谓的能“躺着赚钱”的地方了。2016年3月24日,《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等四个附件由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明确从2016年5月1日起,将金融服务业业纳入“营改增”体系。至此,我国营业税的九大税目已全部被纳入营改增试点,基本实现了行业上营改增的全覆盖,商业银行适用6%的税率。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税制改革必将给其带来新的挑战,且在改革推行的过程中也将在操作上遇到一些难题。虽然这次全行业被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目标是“确保全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但金融行业的子业务种类繁多,核算起来也相对复杂,因此被长期视为营改增的一大难点。纵观各行各业,营改增的实施需要试点和各种补丁政策的磨合,可能暂时难以体现增值税制度的优越性。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检验“营改增”扩围的初步影响。首先,从相关理论方面介绍了“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的税负、固定资产投资和经营业绩的影响,其次,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显著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的税负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试点后,商业银行流转税税负显著增加,所得税税负显著减少,短期内的经营业绩显著变好,并通过这些研究结果提供相应的建议,以完善商业银行的税制和促进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