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水悬浮剂是水基性剂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具有药效高,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杀螺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推荐使用的用于防治血吸虫中间寄主的化学药剂,后经修饰产生了杀螺胺乙醇胺盐。然而,在贮存过程中,颗粒聚结变大、沉降析水、稠化结块等贮存物理稳定性问题始终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一直导致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发展较慢。本论文以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为例,在筛选出25%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合理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水悬浮剂中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的平均粒径、颗粒界面的Zeta电位以及分散剂在颗粒界面的等温吸附线进一步研究了分散剂、盐离子、pH、温度等因素对农药水悬浮剂形成过程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流变性和触变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悬浮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农药水悬浮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对润湿分散剂、悬浮助剂以及抗冻剂等的筛选,确定了25%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的合理配方:杀螺胺乙醇胺盐25%;润湿分散剂(PVP)0.5%-2.5%;悬浮助剂(凹凸棒土)2%;防冻剂(乙二醇)2%;消泡剂0.05%;去离子水补足100%。2.揭示了分散剂分子量、温度、pH等因素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悬浮稳定性的影响规律。(1)悬浮助剂凹凸棒土的加入可以改变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体系的流体类型,加入凹凸棒土后,悬浮剂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呈现剪切稀化现象,表现为假塑性流体,符合Herschel-Buckley流变模型。(2)以PVP做分散剂制备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时,分子量越大,其表观黏度值也越大。(3)温度的改变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体系黏度和流变性参数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体系的黏度越低。(4)pH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体系黏度和流变性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pH的升高,体系表观黏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揭示了研磨时间、分散剂分子量、分散剂用量、pH、盐离子、温度等因素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影响其分散稳定性的原因,为解决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研磨时间对水悬浮剂粒径影响较大,随着研磨时间的增长,悬浮剂粒径逐渐减小,当研磨时间为2h后,粒径变化不明显,本试验中选定研磨时间为2h。(2)聚合物分散剂PVP分子量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分散效果的影响与其加入量密切相关,当以PVP K15做分散剂使用时,添加量在0.5%-2.5%之间,当以PVP K30做分散剂使用时,添加量在0.5%-1.5%之间。(3)体系pH对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影响较大,在体系pH值增大过程中,体系粒径呈现先变小后增大的趋势,Zeta电势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当pH=9.0时,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Zeta电位出现最大值,颗粒平均粒径最小,分散稳定性最好。(4)不同pH下添加NaCl、CaCl2的杀螺胺乙醇胺盐水悬浮剂在加速试验后体系中颗粒平均粒径都有所增大,分散稳定性变差;CaCl2对体系粒径的影响比NaCl对体系粒径的影响明显。(5)分散剂PVP在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上的吸附与其分子量有关,PVP分子量越大,其饱和吸附量也越大。(6)不同温度下PVP在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界面的等温吸附线为双层吸附,分散剂浓度低时,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拟合相关度较高,(?)和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7)不同pH下分散剂PVP在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界面的等温吸附线为双层吸附,分散剂浓度低时,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拟合相关度较高,(?)和K随着pH增大先增大后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