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人们在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内审慎地使用。此后,语言任务从各种二语和外语课堂的教学活动演变成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基础。近几年,很多研究者、大纲设计者及教育革新者都主张语言教学应该朝任务型教学理念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基于交际法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完成含有学习目标的任务,在自身的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01年开始,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它提倡我国英语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由于该模式的理论体系形成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与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的国情不同。结合国外发展的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以促进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新课标》试行以来,在我国通过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揭示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情况的做法还极少。珠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其英语教学情况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作者在该地区抽取了5个市区的重点和非重点中学各1所(东莞仅抽取一所中学),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的方式对这9所中学的93名教师和863名学生进行调查取得数据。通过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珠江三角洲师生的基本情况:该地区的英语教师来自全国各地,3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大部分,他们有较为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但同时教学观念陈旧,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普通中学,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导致部分语言基础较好、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喜欢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而与此相反的学生则持否定态度。当地外资企业或涉外企业较多,学生有较多的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2、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数教师基于应试教育及现行评价制度,采用传统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与此相适应,学生重视语法知识的掌握,轻视听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够丰富且经常采用消极学习策略,课外极少运用英语主动交际。3、师生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态度:大部分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有所了解,部分教师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于英语教学中。学生接受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但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4、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且实效性更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有提高,信心与积极性受到正面影响,但动机和意志变化不大,口语有提高,笔试成绩持平,语言运用能力增强。5、制约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因素:学生英语水平低、评价体系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不一致、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教学资源短缺、当前所用的教材存在缺陷、教师工作过于繁琐以及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和升学压力太大。调查结果显示,任务型语言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教学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该教学模式并没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运用。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设计任务时应当遵循做中学原则、脚手架原则、相依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及学——用相结合原则。2、改进现行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把学习过程评估和学习效果评估相结合,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4、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运用。5、教师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识,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需要。6、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并大力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组织教师接受培训,提高教师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