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调查与研究—以杭州市四所普通高校为例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his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音乐不仅有着自身的需求,而且有着大致相近的审美趣味;但是,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多处于自发状态,缺少适当的关注和引领。在当今这样一个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的时代,流行歌曲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渗透进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以流行歌曲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缺乏音乐审美趣味引导的大学生群体,往往良莠不辨,难免受其弊端的影响。   笔者发现,过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这一现象的调查与描述,或是进行文化社会学、审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阐释,从教育学角度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较少,而引导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研究则更为少见。笔者认为:音乐审美趣味是可以培养和引导的。如何通过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高雅的音乐审美趣味,以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是本文关注的主要方面。   本文首先提出了五个前提性的假设:(1)普通高校大学生在音乐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惯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大部分大学生偏好流行音乐。(2)学习器乐的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音乐偏好。(3)性别、专业、性格、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因素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存在相关关系。(4)普通高校大学生虽然偏好流行音乐,但更渴望了解和接触其他音乐类型。(5)普通高校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其实是喜欢它带来的情绪体验,并不是非流行音乐莫属。   其次,结合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方法描述了杭州市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对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运用详尽的数据比较、图例呈现和理论文字分析,论证了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普遍特点以及性别、专业、性格、家庭背景、器乐学习经验等因素对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影响。   最后,运用音乐教育哲学与音乐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为科学地引导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心智和人格成长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设想:利用熟悉效应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注重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学;增加音乐实践课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吸纳优秀的现当代音乐作品;以专题课形式开设音乐欣赏课;运用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等。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通过整体的研究,较为系统的分析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形成、发展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内容,并以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木板年画、剪纸、印染等为例,将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元
作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宋琨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个案。作为“文革”之后成长的一代,虽然身处于中国城市经济急速发展的变革浪潮中,宋琨的作品却不同于年长与同时代其他人
期刊
学校音乐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本文所要研究的学校音乐教育制度,是指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制度,是以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为标志,旨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是中国最早成熟的绘画种类之一,至唐宋时期更有许多经典的绘画名作。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工笔画却不在占据画坛的中心地位。世纪末西方绘画思潮的涌入,给当代的工
期刊
清朝初期,人才辈出,画坛流派纷呈。虞山画派和常州画派是当时常熟、常州两地重要画派,影响广泛。虞山画派代表人物王石谷为清初“四王”之一,常州画派代表人物恽南田则和“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走出殿堂,走向公众,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今天,由于公众成为了艺术的主要消费者,艺术创作也不仅仅是艺术家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