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现有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适应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存在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重点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内容、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对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一是研究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包括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和功能作用。二是系统评述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等。三是全面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等进行具体研究。第二,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提出了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情况、自主创新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8个主要方面。对上述8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第三,探讨了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具体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比较成熟和典型国家的审计制度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国外相关审计制度安排中,与经济责任审计最接近、最有借鉴意义的是绩效审计制度。第四,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审计体制方面,存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人员经费受制等问题;审计对象方面,存在认识模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方法程序方面,存在缺乏统一指南、计划统筹不够、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审计内容方面,存在界限模糊、分类不明、不够细化等问题;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欠缺、忽视绩效评价等问题;责任界定方面,存在责任界限划分困难、界定责任难以量化等问题;结果运用方面,存在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整改督导力度较弱、运用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风险防范方面,存在风险突出、防控不力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深入分析了成因。第五,提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审计体制方面,应推进审计体制改革、扩大审计执法权限、实行审计垂直管理;审计对象方面,应扩大审计对象范围、准确把握审计对象;方法程序方面,应出台统一程序指南、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应用先进审计方法;审计内容方面,应厘清受托责任分类、细化明确审计内容;评价标准方面,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强化履责绩效评价;责任界定方面,应高度重视责任界定、科学划分责任界限、量化界定经济责任、注重审计证据支撑;结果运用方面,应健全结果运用制度、发挥联席会议功能、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整改、完善结果公告制度;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的"三来源"论,并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8个方面、27个审计事项,并对每个审计事项进行了细化分析,在内容分类、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丰富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三是对国外典型国家的相关审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既丰富和发展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也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