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女性在绝经的10年里,年龄大概在五十岁左右时,骨含量将开始迅速下降,骨密度也开始降低,从而引发骨质疏松,有研究显示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要大大高于普通男性,大约在六倍以上。据调查,骨质疏松目前已经是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理想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和药物,因此,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骨量减少时期的补救干预就非常重要,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都能够证实运动对降低骨量流失的速度,提高骨密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内外关于运动与骨密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一般而言得出的结论多为适量运动对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当运动强度过大达到某一临界点时,这时运动不但不能提高骨含量,防止其流失,反而会导致骨密度降低,甚至出现骨折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用一般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然后运用数学建模中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模型的计算求解,寻找出某一运动量,使其相对其他运动量而言对骨密度的效果最好。 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低强度体力活动下的骨密度差异显著,高中强度体力活动下的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同样的,高低强度体力活动下的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其次,当运动量达到中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并靠近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其值大概为2900MET-min/w左右时,对骨密度的影响效果最好。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下列建议:为延缓骨量流失,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含量,应坚持体育锻炼,但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宜的运动方式与方法,不宜进行大强度高频率的体育运动,应尽量将运动量维持在比较高的中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下,这样才能够使人体的骨密度受到正面的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