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企业异质性又是新—新贸易理论的核心,生产率异质又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学者围绕企业生产率展开了诸多研究,出口和融资约束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视角。高生产率企业因为有能力负担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而选择出口,即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进入出口市场后,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便利、吸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即“出口学习”效应。但中国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普遍低于非出口企业。从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看,普遍认为融资约束制约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回顾过往研究,学者对出口、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关系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且是分开研究出口和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由1990的19.9%增长到2014年的48.1%,服务出口由2003年的4673362.2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9094433万美元。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服务企业微观数据分别检验出口和融资约束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分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企业考察出口和融资约束交互作用对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从企业和行业视角分析了出口对服务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从抑制投资、阻碍技术升级和创新活动三方面分析了融资约束制约生产率提高的机制,然后从出口和融资约束交互机制综合分析了它们对服务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逻辑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包括:出口服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不出口的服务企业即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且服务业出口强度和生产率是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观融资约束程度与服务企业劳动生产率呈正向关系,短期和长期信贷融资约束显著制约生产率的提高,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对生产率无明显影响;对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企业而言,出口强度和短期、长期信贷融资约束交互作用明显,出口集约边际越大的企业所需的短期和长期信贷支持量越大,出口提高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较大程度依赖于出口是否能获得充足的短期和长期信贷支持。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重视出口的拉动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数量限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