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组织中TSP-1、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外科手术被公认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以下简称肝癌)最有效的手段,但远期疗效仍欠满意。PHCC手术切除后复发及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首要原因,降低术后复发及转移率已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尽管采用了术后预防性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以期改善远划疗效,但均缺乏选择性。更为合理的方案是术后选择性针对高危患者施行预防性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何筛选高危患者尚缺乏可靠的标志物,因而早期筛选出术后有复发倾向的患者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公认,新生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已发现许多参与调节血管生成的基因和蛋白,包括血管生成的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进因子之一;血小板反应蛋白-1或称为血小板生成素-1(thrombospondin-1,TSP-1)是最重要的抑制因子之一。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倾向于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时,则新生血管形成;倾向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时,则不发生新生血管形成,肿瘤趋于局限和稳定。对肝癌术后标本同时作TSP-1和VEGF免疫组化检测来初步判定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PHCC组纵中TSP-1和VEGF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许多研究表明,TSP-1和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复发和预后当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80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TSP-1和VEGF表达水平;随访该80例患者在手术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复发情况,结合TSP-1和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SP-1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手术后复发率的关系。
其他文献
肿瘤细胞Warburg效应为肿瘤生酮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大量研究发现生酮疗法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生酮治疗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放化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较低的生产成本、良好的耐蚀性能在现代油气钻采,尤其是无磁钻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无磁钻铤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牌号为W1813N与N1310B。随着合金化理论的不断发展和钻探深度的不断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强度不足和晶间腐蚀,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超深度钻井中经常遇到的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环境。因此开展新型无磁钻铤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很有
随着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和发展,为了有效利用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中保存的大量信息,进而对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本文提出了改进的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并构建了基于此方法
目的:研究分析氟桂利嗪对前庭性偏头痛(VM)眩晕预防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1日-2017年6月的前庭性偏头痛眩晕患者10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对现代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文献质量评价,为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制修订提供循证证据及参考。方法: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采用水热法合成聚苯乙烯/CdS核壳复合材料,同时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改善CdS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间的亲和性,防止聚苯乙烯团聚;改变水热时间和Cd2+与S2-的摩尔比,对制备条件进
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体育中心工程中超长斜向铝锰镁金属板材安装施工的实践,阐述了斜向铝锰镁金属板材安装的质量控制技术,重点介绍斜向铝锰镁金属板材斜向施工安装的设计原理
为明确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施氮(N1)和不施氮(N0)条件下,不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B1,10 g·kg-1;B2,30 g·kg-1;B3,5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是其它慢性肝病的形成主要原因,NAFLD进一步发展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NA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含有金属-有机骨架,MOFs)由金属离子/簇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晶性、可调的多孔性和发光机制的多样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