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硫酸复肥工艺优化及工业化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洁型脲硫酸复肥生产工艺能够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的磷矿生产NPK复合肥,因其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良且在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针对清洁型脲硫酸复肥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对脲硫酸溶液的物性数据如密度、粘度进行了测定与关联,对脲硫酸溶液分解磷矿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制备了脲硫酸复肥并对其氮素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1脲硫酸溶液密度、粘度的测定与关联。采用比重瓶法测定了组成为(尿素:硫酸:水(摩尔比)=X:1:Y;X=0.5、1、1.5、2、2.5、3、3.5,Y=1、2)的脲硫酸溶液在283.15K-363.15K范围内的密度;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组成为(尿素:硫酸:水=X:1:Y;X=1、1.5、2、2.5、3、3.5,Y=1、2)的脲硫酸溶液在288.15K-363.15K范围内的粘度。实验结果表明:脲硫酸溶液组成一定时,溶液的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一定时,脲硫酸溶液的密度随尿素的摩尔分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水的摩尔分率增加而减小。脲硫酸溶液的密度(p/g·cm3)与溶液中尿素摩尔分率m和溶液体系的温度(T/K)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方程:脲硫酸溶液组成一定时,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粘度减小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粘度急剧减小阶段、粘度缓慢减小阶段、粘度基本不变阶段。温度一定时,溶液的粘度随尿素的摩尔分率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水的摩尔分率的增加而减小。脲硫酸溶液的粘度(η/mPa·s)与温度(T/K)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如下方程拟合:2脲硫酸溶液分解磷矿工艺条件的优化。考察了脲硫酸溶液分解中、低品位的磷矿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矿粉粒度、酸解剂用量、酸解剂配比、活化剂的使用等对磷矿转化率的影响,获得了脲硫酸溶液分解磷矿较优的工艺条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脲硫酸溶液分解磷矿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4%左右,工艺条件的优化为脲硫酸复合肥的工业化实施提供了依据。3脲硫酸复肥的制备及氮素缓释性能的研究。采用圆盘造粒法制备了两种养分规格的脲硫酸复肥,以考察脲硫酸复肥的缓释性能。本文采用水溶出率法对普通复合肥料和脲硫酸复肥的养分释放特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复合肥料相比脲硫酸复肥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脲硫酸复肥中的氮素有两种形态即:络合态和非络合态,其中络合态氮是以络合物CaSO4·XCO(NH2)2的形式存在,脲硫酸复肥中有缓释性的就是这部分络合态的氮。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由于移动通讯技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不仅增大了对微波/射频滤波器的需求量,更对滤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高效的滤波特性、尺
水平井技术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40年代付诸实施,80年代相继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工业化应用,并由此形成一股研究、应用水平井技术的高潮,石油行业对钻井技术低
多核处理器芯片由同一个芯片内的多个处理器核组成,因此处理器核之间的通信机制直接关系到片上多核处理器的性能,高效的通信机制是高性能片上多核处理器的重要保障。因此,片
工业CT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是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简称。工业CT系统主要由射线源系统、探测系统、机械扫描与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和计算机图像
随着MEMS、微电子等低耗能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对便携式、移动式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以传统的化学电池为这些微电子器件供能存在许多明显的弊端,如体积大、供能寿命有限
针对传统水平集需要不断重新初始化,不能直接应用到视频图像分割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视频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根据图像序列中相邻的2帧,利用帧差法进行前期处理,并经过二
<正>海明威是20世纪的文坛巨匠,他的一生创作颇丰,其中《老人与海》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小说之一。凭借《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他一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两大奖项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重要领域中,比如医药、环境、生物、食品等等,对于生化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有着广泛的需求。采用光子晶体光纤制作传感器是传感器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而基于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子计数成像系统有极高的灵敏度,原理上可探测单个光子及其空间位置,因此能获取极弱的光子图像。随着微光像增强技术和微光成像器件的发展,光子计数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巩固扩大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关键是在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走产业化道路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