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童20hm2样地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The 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CTFS)和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hinese Forest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Network, CForBio)的组成部分。为了研究样地内鸟类分布、食性及环境因子对鸟类的影响,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样地中鸟类的种类、数量、位置、鸟类栖息和取食的树种、取食食物类型、行为等进行观察记录。研究结果为鸟类与植物的特异对应关系以及鸟类对植物种子扩散影响等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对珍稀植物和濒危鸟类的保护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样地中鸟类的种类组成样地内共记录到鸟类5目12科32种,其中优势种是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大山雀(Parus major)、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和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2.优势种鸟类的分布格局受到样地内植物、地形、食物等因素影响,各优势种在不同季节分布格局不同,具体表现为灰眶雀鹛夏季集中分布于样地南部、红头[长尾]山雀秋冬季分布集中、栗背短脚鹎和白头鹎春季分布较为集中、大山雀无明显集中分布时期。3.样地中鸟类的生态位依据鸟的栖息活动格局将这32种鸟类划分为地面灌木层活动集团、低矮乔木树冠层活动集团、乔木树冠层活动集团、树干活动集团。聚类分析表明,鸟类各集团栖息基层活动空间位置相对分离使得四大集团的资源充分被利用。分析发现5种优势种鸟类在植物群落垂直方向各有相对稳定的分布层。同种鸟类随季节变化在植物群落垂直方向的分布呈动态变化。优势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大,且同科的鸟类生态位重叠值最大。4.优势种鸟类的食性5种优势种鸟类都为杂食性,其中灰眶雀鹛、红头[长尾]山雀和大山雀以昆虫为主要食物,也取食植物的花和果实等;栗背短脚鹎和白头鹎以植物的花、芽和嫩叶、果实为主要食物,也可取食昆虫。且以昆虫为主食的红头[长尾]山雀、以植物为主食的栗背短脚鹎和白头鹎,在夏秋季取食昆虫的比例都有明显升高。5.优势种鸟类与植物分布的关系将鸟类分布区域与植物分布区域进行对比,发现鸟类分布与植物分布呈对应关系:大山雀和红头[长尾]山雀在同一时期与浙江柿(Diospyros glaucifolia)有相关性、白头鹎同时期与刺毛越橘(Vaccinium trichocladum)和青皮木(Schoepfia jasminodora)相关、栗背短脚鹎在不同时期与格药柃(Eurya muricata)的分布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