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体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一直在加快学校体育的教育改革步伐,切实加强体育教育工作,使学生在“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多年来,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尚未有卓有成效的、切实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特色及体育自身特点的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尤其对于医学院校这类专业特点比较强的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日渐彰显。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高要求,更好的实现医学专业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紧密结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运用体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山东省医学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解读,指出了当前山东医学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研究结果如下:在近年对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山东省医学院大学生体质发展不平衡,近视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不断增长,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不断下滑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出现了多样化,但“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仍未得到彻底改变。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仍然是高校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学目标基本与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但一些高校未按规定设置体育课程,课时不足,课程设置与建设不平衡,教学内容单调,仍突出的是技术教学,而运动项目多集中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与医学这样的特色专业结合甚少,一些新兴项目也开发不足,方法手段陈旧,课程管理水平较差,课程评价体系也缺乏科学化、合理化,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械设施不足以及师资力量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还使用质量低劣的教材,甚至不使用教材等。
综合研究建议:进一步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完善体育课程设置结构、优化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探索好的体育课程模式;建立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系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注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体育课程的建设开发,旨在为山东省医学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