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眠是小型哺乳动物为了适应冬季能量短缺而自发的生理现象,贮脂类冬眠动物主要依靠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作为越冬能源物质。活跃季节能量的积累对动物的越冬存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当能量积累不足时,冬眠动物的存活率和冬眠模式均会受到影响。贮脂类冬眠动物在夏季活跃期主要靠食物中的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冬眠期主要依靠体内贮存的脂肪越冬,动物这种能量利用转变主要依靠代谢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这两种物质的酶的变化。本文以达乌尔黄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能量胁迫对动物的影响;并测定了动物从育肥开始到冬眠后的五个关键时期(育肥期、体重高峰前期、体重高峰期、体重下降期和冬眠期)糖代谢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其变化对动物糖类代谢的影响及其功能意义。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在育肥过程中,动物的体重显著增加,但是低温和禁食这两种能量胁迫方式均会降低动物体重的增加幅度。可见,在能量积累阶段,能量胁迫会影响动物育肥的速率,温度和食物可利用性是影响育肥的两个主要因素。 2.动物的摄食量在低温处理的前三天显著低于常温组,之后摄食量恢复至常温水平。即使在低温处理的后期,动物总的摄食量、消化率和可代谢能效率也没有明显增加,表明在能量积累阶段,动物对食物的利用率已经达到最大值,低温不能通过提高摄入食物的利用效率来积累更多能量,动物的消化道效率达到最大值。 3.在低温处理一段时间后,动物体温出现差异性显著,可见动物在应对突然地外加环境恶化时,会适当降低体温来缓解能量的消耗。 4.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含量在五个关键时期差异显著,表明在冬眠前后动物利用的能源物质有所转变,不同时期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含量在育肥期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暗示这些酶参与到育肥期机体对糖类的利用中;体重下降期,动物的主要能源物种由糖类转变为脂类,丙酮酸激酶表达降低,暗示这种酶在糖脂代谢转变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