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骨关节外科实施全髋关节置换的Crowe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30例(36髋),其中21例(25髋)获得完整门诊随访资料。其中男女人数比例8:13。年龄平均53.7±9.3岁,最大69岁、最小25岁。按照Crowe分型,Ⅲ型:16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实行截骨术。所有患者均有晚期骨性关节炎表现。髋臼侧全部使用非骨水泥假体,股骨侧非骨水泥型14髋、水泥型11髋。手术时髋臼侧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髋臼侧使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16髋。转子下短缩截骨5髋。对临床结果采用Harris评分和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像学检查采用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片评估假体稳定性。结果:本研究随访5个月至6年,平均(3.3±1.5年),术后无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3±8.1改善到术后平均85.3±11.9。术后无假体位置安放不当,无假体松动的病例。患者术后各维度SF-36得分均较术前提高。影像学显示: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骨床结合好,无松动移位;股骨假体无下沉,16髋结构性植骨,骨块愈合良,大部分有连续骨小梁通过,无明显吸收、塌陷。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随Crowe分型级别增加而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解决疼痛效果良好,患者术前大多有中度或以上的疼痛,术后大多能获得一个无痛的关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并发严重骨性关节炎时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稳定性的最佳方案。其置换难度与脱位程度和骨缺损程度等相关,因此这种类型的髋关节置换术学习周期比较长,要积累足够经验和知识并做好围手术期充分准备及术前设计,预想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处理方法才可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