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药舒肝宁注射液在高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中的保肝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调查的105例病例均为2002年1月-2017年6月间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的高危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且均采用EMA-CO或FAV方案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期间28例使用单纯中药舒肝宁注射液的患者归为观察组,26例使用单纯西药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或多烯磷脂胆碱)的患者归为对照组1,另外51例未使用任何保肝药物的患者归为对照组2。分别于化疗1疗程后、3疗程后、5疗程后观察各组患者肝功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球蛋白(A/G)、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比较三组差异,分析中药舒肝宁的保肝作用。结果:1.三组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诊断、预后评分、疗程数、化疗方案、手术、治疗前HCG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和转移部位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化疗1疗程后,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肝功异常主要包括血清ALT异常分别为3例(10.7%)、5例(19.2%)、11例(21.6%);血清AST异常分别为1例(3.6%)、1例(3.8%)、4例(7.8%);三组组间肝功异常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TP改变,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2即应用舒肝宁注射液患者对比未保肝治疗患者TP明显升高P=0.01(P<0.05),对照组1较对照组2即应用异甘草酸镁或多烯磷脂胆碱注射液患者对比未保肝治疗患者TP明显升高P=0.023(P<0.05)。3.化疗3疗程后,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肝功异常主要包括血清ALT异常分别为5例(17.9%)、2例(7.7%)、12例(23.5%);血清AST异常分别为3例(10.71%)、2例(7.69%)、5例(9.80%);三组组间肝功异常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ALT、AST、ALP、TP、A/G、ALB以及TBIL改变,P>0.05,无统计学意义。4.化疗5疗程后,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肝功异常主要包括血清ALT异常分别为1例(3.6%)、3例(11.5%)、10例(19.6%);血清AST异常分别为0例(0%)、0例(0%)、6例(11.8%);三组组间AST异常P=0.03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1较对照组2即应用舒肝宁注射液和异甘草酸镁或多烯磷脂胆碱注射液患者对比未保肝治疗患者AST异常发生率低。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ALT和AST异常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ALT、AST和A/G改变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2即应用舒肝宁注射液患者对比未保肝治疗患者ALT明显降低P=0.03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2即应用舒肝宁注射液患者对比未保肝治疗患者AST明显降低,P=0.039(P<0.05);观察组肝功较对照组2即应用舒肝宁注射液患者对比未保肝治疗患者A/G明显降低,P=0.020(P<0.05)。5.观察组化疗1疗程后、3疗程后和5疗程后肝功ALT、AST、A/G、ALB以及TBIL改变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应用舒肝宁注射液的患者,肝功损伤程度不随化疗疗程数增加而逐渐增加。肝功ALP和TP改变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5疗程后较1疗程后TP明显降低,P=0.028(P<0.05);5疗程后较1疗程后ALP明显降低,P=0.012(P<0.05),但不能反映显著的保肝作用。结论:1、中药舒肝宁注射液与西药异甘草酸镁或多烯磷脂胆碱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方案辅助治疗GTN可以保护患者肝脏功能。2、中药舒肝宁注射液与西药异甘草酸镁或多烯磷脂胆碱注射液应用于化疗后GTN患者具有同等疗效的保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