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曲面点阵结构吸能及应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飞行器搭载的是价格昂贵的科学仪器以及搜集数据的设备,飞行器在着陆时会和星球表面发生碰撞,腿式着陆器中的主缓冲系统里有缓冲吸能结构,它吸收能量的效果决定了飞行器里的设备是否能够得到保护,所以着陆腿中的缓冲吸能结构的耐撞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腿式着陆器的缓冲吸能结构一般采用薄壁金属管结构或者铝蜂窝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强度高、重量轻的缓冲吸能结构,实现飞行器的轻量化。金属三维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但还没有把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点阵结构作为着陆腿中的缓冲吸能结构,本次的研究工作将从几个方面开展:(1)选用CX不锈钢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测试材料性能参数的拉伸试件,也打印制造了测试整体结构力学性能的TPMS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的数据和实验数据相对比,验证建模方法的精确度。(2)TPMS是在三维空间中的X,Y,Z三个方向上呈周期性变化的多孔结构,本文研究了三种构型的TPMS点阵结构,分析了结构的厚度值t和影响结构形状的函数值C对TPMS点阵结构的耐撞性的影响。然后对这三种构型的点阵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耐撞性能最好的结构。(3)根据优化设计得到了耐撞性最好的TPMS点阵结构,并把它作为腿式着陆器的缓冲吸能结构。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比较了TPMS点阵结构选用AA6061 T6铝合金和CX不锈钢的力-位移曲线,它们都满足着陆腿的载荷要求。结果显示这种新结构可以作为着陆器中的缓冲吸能结构。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湖南省2020年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方法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NIPIS)导出湖南省2020年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和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湖南省202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县、乡级报告完整率分别为100.00%和99.99%;22剂NIP疫苗报告接种率均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协同论的新理性主义思想特点探讨,界定传统村落空间演化进程满足协同论的3项应用条件。借鉴协同论的增长协同度量化模型,基于乡村旅游景区视角,测算出我国省际之间传统村落"景村融合"空间发展不协同。并基于此结论和乡村"大景观"视角,提出四大"景村融合"空间协同发展类型及发展路径:CS+CE+活化型(景观数字赋能+村落未来社区)、CS+CE—延伸型(景观空间延伸+
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主动做好新闻发布,依法进行信息公开,既是危机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内在要求,又是树立地方形象、赢得社会积极评价的传播要求。新闻发布中,如何克服信息授权、信息整合、信息闭合、信息解读、信息校正和信息综合等相互间的矛盾,科学建构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信息关系,不仅是促进数字舆情生态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运行本身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对于增强政府与媒体公信力具有直接影响,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us (Fisch.) Bg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膜荚黄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1)、毛蕊异黄酮(2)、(6αR,11α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3)、乙酰黄芪
基于防护材料和钢柱同寿命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种外包钢筋混凝土的半组合箱形柱。本文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外包钢筋混凝土的半组合箱形柱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半组合箱形柱的受力模式,并对半组合箱形柱全受力过程性能水平/等级进行了划分;其次,对13个半组合箱形柱与2个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往复荷载下的滞回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半组合箱形柱和型钢混凝土柱在受力性能上的差异,并探讨了各关键参数对半组合箱形柱
富氧燃烧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可用于锅炉改造,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回收CO2。为研究空气气氛下和富氧环境中炉膛燃烧的不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亚临界300 MW机组四角切圆煤粉炉炉膛内燃烧的传热特性。通过调整O2体积分数、进入炉膛的烟气比率以及一次风和二次风量,可以得到和空气气氛下燃烧相近的火焰温度。研究了7种工况下的炉膛流场、温度场、O2、CO2、CO体积分数分布,以及它们在炉膛横截面平均体积分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但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模式仍然是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其导致的问题是能源消耗巨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显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规律。为了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经济增长转移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轨道上来。现如今,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为了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低的环
为解决医疗问答系统精准度不高和深层语义匹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融合TF-IDF、BERT和DSSM的问答模型(TIBD-QA)。在妈妈网中抓取儿童病护理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儿童病护理问答数据集ChildQA,使用DSSM算法解决人工特征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利用BERT中的多头注意力机制使模型可以关注不同方面的信息,使得到的上下文信息更加准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ChildQA数据集和WebQA
交叉口作为路网的瓶颈,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路网的通行状况。为解决交叉口左转车辆的通行问题,采用设置左转待行区已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与常规交叉口相比,左转待行区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减小了车辆的延误和排队长度,但同时引发了二次停车问题。探究左转待行区设置原理和车辆运行状态,分析交叉口设置左转待行区后车辆停车率的变化特性,综合考虑车辆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率,进行信号配时优化,是本文研究的重
城市河湖清淤产生的大量底泥,由于有机质含量高、污染物成分复杂、工程性状差,其处理技术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针对四种不同液限的天然河湖污染底泥,以水泥、磷石膏为固化剂进行固化试验,并对固化后底泥进行了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河湖污染底泥固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固化强度作用机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对固化底泥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