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固载硫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醛的乙酰化和Mannich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宁夏太西煤厂的柱状煤基活性炭(Ac)为原料,采刚常温下浸渍吸附浓硫酸制备固体酸催化剂。负载前后的活性炭分别记作0-Ac,1-Acsa;重复使用后的催化剂记作1-Acsa。   第一部分是固体酸催化剂1-Acsa的制备及表征。对负载前后及重复使用后的Ac通过IR、XRD、SEM、BET以及表面酸性官能团的测定等分析方法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负载硫酸后的活性炭其表面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负载后的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增多,酸性增强。(2)经FT-IR分析,酸性主要体现在1100~1300 cm-1之间山现了一宽而强的磺酸基-SO3H的特征吸收峰。(3)由负载前后Ac的XRD特征衍射峰比较得出,其2θ发生了变化,有新的2θ衍射峰出现,表明活性炭负载后微晶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4)氮气等温吸脱附测定结果说明:负载后和使用后的Ac比表面积BET、孔容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平均孔径变化不大,尤其使刚后的Ac变化较大,可用来解释随着催化剂使用次数的增多活性降低的问题。(5)由SEM知,负载后Ac表面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活性炭表面累积一层片状物,推测是催化活性中心。   第二部分,将1-Acsa用于室温、无溶剂条什下催化醛与醋酐合成1,1-二乙酸酯的O-酰化反应研究。系统的探讨了溶剂效应和底物结构对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对醛酮的选择性催化及载体活性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短,在10~40min内即可完成,以70%~93%的产率生成相应的乙酰缩醛;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催化剂的选择性好,在醛酮共存时,只选择性催化醛与醋酐的反应,酮不反应;与目前报道的催化剂相比,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便、腐蚀性小、易于体系分离、对环境友好、可以回收重复使用,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第三部分,鉴于催化剂在O-酰化反应研究中体现了较好的选择性,将其用于环己酮、芳香胺、芳香醛的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研究探讨其立体选择性。系统的考察了溶剂效应及用量、催化剂用量、底物结构对反应的产率及顺反异构体(syn/anti isomer)选择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环己酮系列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立体选杆性较好,合成的12个化合物中,有9个全部是反式(anti isomer)。与文献报道的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立体选择性。   第四部分,本论文继续研究探讨了1-Acsa在催化芳香酮,即苯乙酮系列的Mannich反应,改变以前间接法合成—酮交换法和胺交换法,用芳香酮、芳香胺及芳香醛三组份“一锅”法直接合成B-氨基酮。系统的考察了溶剂效应及刚量、催化剂用量、底物结构对反应的产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
其他文献
羽毛中的蛋白质主要为角蛋白,具有可再生、产量丰富的优点。但由于羽毛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不溶于水、难降解的特点,难以被畜牧业和工业利用。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大
苯胺和苯酚是重要的化学化工原料,传统的生产工艺存在着步骤复杂、操作条件苛刻、附加试剂和副产物多、环境污染严重和设备腐蚀强等缺点。活化苯环上的C-H键,将氨基或羟基直接引入苯环一步化反应制备苯胺或苯酚,使苯直接氨基化或羟基化,有效地提高原子利用率,满足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低碳经济下合成化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分子活化手段,等离子体轰击力强,产生大量的
本文介绍了雪佛龙.鲁母斯(CLG)公司的单段次序反应(SSRS)工艺在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50x104t/a加氢裂化装置的首次工业应用以及后期生产优化调整情况。该工艺使用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