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试析当代电影与当代小说的关系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二十世纪初电影科技兴起以来,依靠着众多可借鉴的优秀资源,至今已成为了和文学并肩而立的及其重要的艺术样式。它的出现转换的人们的世界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世界。在电影诞生之前,文学是主导的艺术形态,只有文学能够最充分地反映异常复杂的生活矛盾,满足更加广阔,更多层次,多声部地把握现实的迫切需要。可是随着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文化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了,在纷繁多样的选择面前人们的消费逐渐分化,此时文学逐渐被置于了边缘的地带。在这样一个读图文化占绝对优势的时代中,文学无可奈何的向电影妥协了,平面化、图像化似乎已成为现当下文学的代名词。与此同时,电影的发展又无法摆脱文学独自向前,几乎现在所有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来源于文学。他们二者的关系如此微妙,既相互排斥又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然而,文学和电影实际上分属现代艺术的两个不同的门类,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无可替代的诗意内涵。文学和电影都必须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寻求借鉴性的发展,而不是完全失去自我的去复制某一种艺术样式,那样只会戕害自身。 本文分析了电影和文学当下寻找自身独立话语的重要意义以及二者必将独立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影方面,经验印在软片上,以极尽动人因而也扣人心弦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观众感到有这种代理经验的需求,以弥补部分个人已经不再或失之交臂的经验,这种追求宛如在“寻找逝去的时光”。电影影像基本上是时光中生活事件的观察,依据生活本身的形态加以组织,并遵循时间法则。只有影像存活在时间里,时间才能同样地存活于影像之中,这样的影像才能真正电影化。同样的,文学也是一样,文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有着自身稳定的法则和语言,文学只有在文学的基础之上走出一条文学之路才是生存之本,其他任何对电影技巧的生搬硬套只会损害文学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汉代《诗经》的传承一共有四家,据《史记》载:“言《诗》於鲁则申培公,於齐则辕固生,於燕则韩太傅”,此三家称为“三家诗”,另有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世称《毛诗
学位
詹姆斯·乔伊斯耗尽毕生精力,全力追求自己的小说艺术。虽然他的文学才能在他所处的时代常常遭受误解,但时至今日,乔伊斯已经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乔伊斯的四部
摘 要:语文是低等教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小学时期的三大主课之一。语文学科的学习将伴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直至大学,在未来步入社会之后的实际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始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从阐述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缺陷与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方法  新时期伴随着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化和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哲学家、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是曾一度受到狂热追捧的法国符号学和法国批判
本论文所研究的安徽赛涧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是北方方言区的一个方言点。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描写赛涧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同时进行赛涧方言、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比